医学·刘涓子鬼遗方
中医外科学著作。5卷。晋刘涓子(约370~450)撰。刘涓子京口(今江苏镇江)人。善长医学,尤精外科方术。义熙六年(410)随刘裕北征,为伤员治病多验。元嘉二十年(443),住在秣陵(今江苏南京),当时秣陵令脊背发疽,刘涓子与甘伯济共为之治,遂愈。撰《刘涓子鬼遗方》10卷。永元元年(499),由龚庆宣编定。因托名“黄父鬼”所遗,故名。该书总结了许多治疗金疮、痈疽、疮疖以及其他皮肤病的经验。揭示了痈疽发病的病因、病机及鉴别诊断。主张外治为主,又兼顾内治。外伤治疗有止血、止痛、收敛、镇静、解毒等方法。为后代消、托、补三法奠定了基础。其中凭波动感辨深部脓肿,头面部炎症危候,及强调早期治疗,使用灸法、薄贴法、针烙纸捻引流以及腹部外伤肠脱出的治疗方法,均是当时极突出的医学成就。本书列内外治处方140种,如用黄连、雄黄、水银等多种药物配成软膏、膏药治疗痈疽。其中用水银治疗皮肤病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版本有宋刻本、清嘉庆五年(1800)刻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仿宋本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