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流派并称论·四杰

唐诗·流派并称论·四杰

高宗朝,(宾王) 与卢照邻、杨炯、王勃齐名,海内称焉,号为“四杰”,亦云“卢骆杨王四才子”。(郄云卿《骆丞集序》)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同上)

裴行俭少聪明多艺,立功边陲,屡克凶丑。及为吏部侍郎,赏拔苏味道、王勮,曰:“二公后当相次掌钧衡之任。”勮,勃之兄也。时李敬玄盛称王勃、杨炯等四人以示,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也。勃等虽有才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者? 杨稍似沉静,应至令长,并鲜克令终。”卒如其言。(刘肃《大唐新语》 卷一五)

(杨) 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其后崔融、李峤、张说俱重四杰之文。崔融曰:“王勃文章宏逸,有绝尘之迹,因非常流所及。炯与照邻,可以企之。盈川之言信矣。”说曰:“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耻居王后,信然; 愧在卢前,谦也。” (《旧唐书·文苑传上》)

炯博学善属文,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四才子”,亦曰“四杰”。(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 卷四)

世称“王杨卢骆”。杨盈川之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如“张平子之略谈,陆士衡之所记”,“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长统何足知之”,号为“点鬼簿”。宾王文好以数对,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人号为“算博士”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七)

自六朝来正声流靡,四君子一变而开唐音之端,卓然成家,观子美之诗可见矣。然其律调初变,未能纯。(杨士弘 《唐音》)

卢、骆、王、杨,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固沿陈隋之遗,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内子安稍近乐府,杨、卢尚宗汉魏,宾王长歌虽极浮靡,亦有微瑕,而缀锦贯珠,滔滔洪远,故是千秋绝艺。(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

古雄而浑,律精而微。四杰律诗,多以古脉行之,故材气虽高,风华未烂。六朝一语百媚,汉魏一语百情,唐人未能辨此。(陆时雍 《诗镜总论》)

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同上)

四杰佻放,其诗砰宏。(屠隆《唐诗类苑序》)

先是唐起梁陈衰运后,诗文纤弱委靡,体日益下。宾王首与勃等一振之,虽未能骤革六朝余习,而诗律精严,文辞雄放,滔滔混混,横绝无前。唐三百年风雅之盛,以四人者为之前导也。(胡应麟《少室山房类稿》卷八九《补唐书骆诗御传》)

笃而论之,四杰固以巧丽为宗,然长歌婉缛,上继四诗,近体铿锵,下开百世,其功力匪邈小也。自五言律掩于沈、宋、王、岑,七言古掩于少陵、太白、后人展卷忽之,不思陈隋极弊之后,非四子草创,厥初盛唐诸公能遽抵妙境至此耶?乃其万言一挥,滔滔混混,恐陈思而后贤劫中未有过者。总之,才情富而气格卑,骈骊工而典则远,故视李、杜、韩、柳四家,声实悬逊,要之,长处不可尽诬也。(同上书卷一一八 《与顾叔时论宋元二代诗十六通》 之五)

照邻《古意》、宾王 《帝京》,词藻富者故当易至,然须寻其本色乃佳。(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

卢、骆五言,骨干有余,风致殊乏。至于排律,时自铮铮。(同上书内编卷四)

晋称“袁伏”,宏以为耻; 魏称“邢魏”,收殊不平。伏诚非袁比,魏于邢,鲁、卫之政耳。惟杨盈川云:“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此语绝无谓,而后人不加考核,至今狐疑。《滕王阁序》 神俊无前,六代体裁,几于一变。即“画栋”、“珠帘”四韵,亦唐人短歌之绝。五言诸律,靡不精工。杨《浑天》模仿《三都》,卢《五悲》趋步 《九辩》; 近体气骨有余,风华未极。宾王 《武氏》一檄,足为文人吐气; 诸排律沉雄富丽,沈、宋前鞭。以吾评,王为最,骆次之,杨、卢次之。(同上书内编卷五)

王子安虽不废藻饰,如璞含珠媚,自然发其彩光。盈川视王微加澄汰,清骨明姿,居然大雅。范阳较杨微丰,喜其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义乌富有才情,兼深组织,正以太整且丰之故,得擅长什之誉,将无风骨有可窥乎!当年四子先后品序,就文笔通论,要亦其诗之定评也欤!(胡震亨 《唐音癸签》 卷五)

“当时自谓宗师妙,今日唯观对属能”,义山自咏尔时之四子。“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少陵自咏万古之四子。(同上书卷二五)

诗艺先体制而后工拙。王、卢、骆七言古偶丽虽工,而调犹未纯,语犹未畅,实不得为正宗。(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一二)

王、卢、骆七言古,工巧处往往反伤拙俗。(同上)

杜子美诗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此盖推之至矣。使四子五言律体尽成,绮靡尽革,七言古调皆就纯,语皆就畅,虽驾沈、宋而凌高、岑,不难也。乃为时代所限,惜哉! 杜“当时体”三字最宜详味。(同上)

初唐四子,人知其才绮有余,故自不乏神韵。若盈川《夜送赵纵》,第三句一语完题,前后俱用虚境。临海《易水送别》,借轲、丹事,用一“别”字映出题面,余作凭吊,而神理已足。二十字中而游刃如此,何等高笔! (毛先舒《诗辩坻》)

明何大复《明月篇序》谓初唐四子之作,往往可歌,反在少陵之上,说者以为有功于风雅,韪矣。然遂以此概七言之正变,则非也。二十年来,学诗者束书不观,但取王、杨、卢、骆数篇,转相仿效,肤词剩语,一唱百和,岂何氏之旨哉?(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卷四)

王、杨、卢、骆虽负时名,而学识卑陋,旨趣凡近。惟子安时有清思,然肤浅处亦多。故当日裴公有轻薄之目,而少陵亦有时体之诮也。(顾安 《唐律消夏录》卷一)

装点是四杰本色,然有骨有韵,故虽沿齐梁之格,而能自为唐世之音。(纪昀 《瀛奎律髓刊误》 卷四七)

唐初四子,源出子山。观少陵 《戏为六绝句》 专论四子,而第一首起句便云:“庾信文章老更成,”有意无意之间,骊珠已得。(刘熙载 《艺概·诗概》)

初唐四子,承六代藻丽之制。陈、杜、沈、宋继起,乃渐工体格。至王、孟、岑、高,加以神韵而已。椎轮之功,四子不可没矣。(陈衍《石遗室诗话》卷六)

唐初诗人,但多为五言,至四杰远出庾信,诸体始备。……而就四人中评其甲乙,自以盈川为胜。(玄修《唐诗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