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晋南北朝·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
登池上楼[1]
潜虬媚幽姿[2],飞鸿响远音[3]。薄霄愧云浮[4],栖川怍渊沉[5]。进德智所拙[6],退耕力不任[7]。徇禄及穷海[8],卧疴对空林[9]。衾枕昧节候[10],褰开暂窥临[11]。倾耳聆波澜[12],举目眺岖嵚[13]。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14]。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15]。祁祁伤豳歌[16],萋萋感楚吟[17]。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18]。持操岂独古[19],无闷征在今[20]。
[1]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现在河南省太康县)人,世居会稽(现在浙江绍兴)。晋、宋之际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自永初三年(422)出任永嘉太守,在郡一年,称病去职。这首诗当作于次年,即景平元年(423)初春。池上楼:在永嘉郡(今浙江省温州)。[2]潜虬(q iu):潜藏着的虬龙。虬,一种有角的小龙。媚:自媚,自我欣赏。幽姿,深潜着的美丽身姿。[3]飞鸿响远音:意谓鸿雁高飞把声音传送到远方。[4]薄霄愧云浮:此句接前句,是说自愧不能像鸿雁那样飞上云霄。薄,迫近。云浮,飘浮在云间。[5]栖川怍(zuo)渊沉:此句与前句呼应,说自惭不能像栖居深渊中的虬龙那样潜藏而保真。栖川,栖息在水中。怍,惭愧。[6]进德:进德修业,提高道德修养。智所拙:智力拙笨不能达到。[7]退耕:退隐耕田。力不任:力不胜任。[8]徇(xun)禄:追求仕禄。及:到。穷海:边远的海滨,这里是指永嘉郡。[9]卧疴(e):卧病在床上。空林:秋冬林叶尽空。[10]衾(qin)枕昧节候:意谓病中整日卧在衾中,竟不知季节的变换。衾,被子。昧,糊涂,不明白。[11]褰(qian)开:揭开,掀起。暂窥临:暂且登楼窥视一下外面的景物。[12]倾耳:侧耳倾听。聆:听。[13]岖嵚(qu qin):山势高峻的样子。[14]“初景”二句:意谓新春的阳光清除了寒风的余威,春天来临,严冬已经过去。初景:初春的阳光。绪风:余风。新阳:刚刚到来的春天。
故阴:已经过去的冬季。[15]变鸣禽:树上叫的鸟变换了种类。因园中鸟类众多,所以啼声婉转多变。[16]祁祁伤豳歌:《诗经·豳风·七月》中有“春日迟迟,采繁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诗句,这句是说,看到春草繁茂,使人想到“采繁祁祁”的诗句,不免因思归而内心悲痛。祁祁,众多的样子。豳歌,豳人的诗歌。豳,古国名,在现在陕西省甸邑县西[17]萋萋感楚吟:萋萋,草茂盛的样子。楚吟,指《楚辞·招隐士》其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诗句。此句意谓,又想到“春草生兮萋萋”的诗句,就更因不能归去而感伤了。[18]“索居”二句:意谓离开朋友而孤居独处容易觉得日子太长,寂寞得难以忍受。索居:独居。[19]持操:坚持节操,指遁世归隐的思想行为。岂独古:岂只是古人才能做到。[20]无闷征在今:此句针对《易·乾卦》中“龙德而隐者,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的话而言,意谓隐士不求成名,一心避世而没有任何忧闷的境界今天从我这里可以得到验证,我也可以做到隐居避世而毫无烦闷了。
[解读鉴赏]
晋宋之际的谢灵运,是中国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作流传至今的大约有八十余首,除去几首模仿古乐府的作品之外,写山水的诗篇几乎占了他全部作品的80%。这些诗,从题材与做法上,对后世诗坛产生了重大影响。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歌理论家钟嵘曾称他为“元嘉之雄”。
谢灵运是晋朝车骑将军谢玄的孙子。谢玄因淝水之战大败苻坚,被封为康乐公,当他去世的时候,其子谢焕已经先他死去,于是就由谢焕之子谢灵运承袭了康乐公的爵位。东晋是一个非常重视门第的时代,而谢家又是当时著名的豪门大户,因此谢灵运在少年时代就养成了一种奢豪任纵的性格。及至晋宋易代,他从康乐公降为康乐侯,食邑由三千户减至五百。虽然他仍在朝作散骑常侍,后转为太子左卫率,可是并无实权。《宋书》的传记记叙他当时的心情说:“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后来武帝去世,长子义符即位,国家实权实已落到司徒徐羡之等人手中,谢灵运遭到排挤,被贬至永嘉任太守。谢灵运的大部分山水诗都作于被贬永嘉之后。他在《斋中读书》一诗中说:“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矧乃归山川,心迹双寂寞。”意思是说,我的天性就是喜欢山水,即使在京华为官时,也未尝放弃过对丘壑的游赏,何况现在来到这个以山清水秀而闻名的郡城,在心情与生活的双重寂寞之中,面对这美好的山川景物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和赏爱。史籍上记载他到永嘉之后的生活时也说:“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宋书·谢灵运传》)《登池上楼》一诗,便是此一时期他山水之作中的重要代表。
谢灵运诗一个重要特色在于,他很少有那种由物及心的兴发感动,而常常是先存有一份内心的感慨,通过有心着意的安排,然后才借助于外在景物或古籍典故来表现。这首诗传达出了诗人来到永嘉之后的矛盾心情。当时他官场失意,一方面对自己不能参与权要心怀不平,另一方面,他又做不到潜心归隐。这两种情况,他分别借助诗中的“飞鸿”与“潜虬”来做象征。诗一开篇,他就把这两种物象对举出来:“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这是一个工整的对偶句。曹魏以后的诗人已经开始运用对偶的句式了,比如曹子建的《白马篇》“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已是很整齐的偶句。不过从语序结构上看,曹子建的对偶只是一种比较简单、比较直接的叙述,在施事的主词与受事的宾词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顺序排列。可是谢灵运的句子中改变了这种简单、直接的顺序。他说“潜虬以幽姿为媚,飞鸿以远音为响”,这其中受事的宾词与施事的动词在顺序上要颠倒过来才能解释得通,而且“媚”与“响”本来都不是动词,可这里诗人将它都活用为动词了。这种句法顺序上的颠倒及不同词性灵活运用变化,乃是诗人对中国诗歌中文字句法进一步反省的结果。
接下来“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薄”是靠近,“栖”是停止、栖息。“愧”与“怍”都是惭愧之意。“云浮”是在空中飞翔,“渊沉”是指藏在深渊之中。这两句在句法上也是颠倒和繁复的,他的意思是说:我很惭愧,既不能像飞鸿一样靠近云霄飞翔,也不能像潜虬(一种有角的小龙)一样栖止于深川渊谷之中。意思上虽然是繁复的,但诗人在写法上掌握了几个重要之点作对偶,在严密工整的对仗中将这种较为繁复的意义非常浓缩地表达出来。从章法结构上来看,诗中第三句的“薄霄”是接着第二句的“飞鸿”来说的,而第四句的“栖川”则是接着首句中之“潜虬”而言。这就打破了那种传统的简单、直接的顺叙方法,表现出一种跳接的变化。
诗的第一、二句只是对举出“潜虬”与“飞鸿”两种形象;第三、四句中的“愧”与“怍”,暗示了作者的存在,接下去作者本人就出现了:“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这两句还是对偶。如果让我去建功立业,谋取高就,那我的才能智力是很不够的;如果让我去种田躬耕,我的技能体力又无法胜任。因此我只有“徇禄及穷海,卧疴对空林”。“徇”是一种带有献身精神的追求,这两句是说,我牺牲了自己的理想来追求官禄,因而才来到了永嘉这遥远的海边;我染病在床,整日所见,是那一片空寂的林野。句中“徇”与“卧”是动词,“禄”与“疴”是名词,“及”与“对”是动词,“穷”与“空”是形容词,“海”与“林”又是名词,显然这又是一个非常工整的对句。从章法上看,“进德”句承接二、三句中的“飞鸿”;而“退耕”所承接的,则是一、四句中的“潜虬”,我既不能做到像“飞鸿”高飞奋进一样的“进德”,又做不到像“潜虬”沉于渊谷似的去“退耕”。这就从所比的形象回到诗人内心所要表现的矛盾心情上来,就因为做高官没有本事,辞官退耕又没有足够的能力,于是才落得“徇禄及穷海,卧疴对空林”的下场。诗篇的层次过渡非常自然紧凑。
诗人接着又说:“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嵌。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八句写诗人登池上楼所望见的满园春色。除了“衾枕”与“褰开”两句外,其余六句都是对偶句。其中“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两句,是用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作对偶,这是谢灵运在对偶中的又一种变化。“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则是谢灵运诗作中最著名的句子。“池塘”是一个名词,“园柳”也是一个名词,如果再作进一步的分辨,就会发现,“池”与“塘”是两个并列关系的名词,而“园”与“柳”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园”在这里具有形容词的性质。这样一来,“池塘”对“园柳”就成了不十分工整的对偶,后面的“春草”与“鸣禽”也是如此,“春”是名词作形容词,“鸣”是动词作形容词。在谢灵运这首诗中,“潜虬”与“飞鸿”是意义相反的对偶;“初景”与“新阳”是意义相近的对偶;“池塘”与“园柳”则是灵活变化的对偶,可见诗人在对偶技巧的运用上已经相当地纯熟自如了。此外,“池塘”与“园柳”两句诗的好处还不止于对偶方面。前边“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等都是非常严密、浓缩,紧凑的句子,在句法和章法的组织结构上,也是极为严谨、讲究的,可是到了“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里,却突然变得轻松、舒缓起来:池塘内外不知不觉地生长出那么多茂密的青草,园中柳树上,则有各种各样的候鸟随着春季的到来而变换着叫声。这就是张弛抑扬、错落有致的艺术表现方法。难怪这两句诗会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金人元遗山也不禁赞叹说:“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接着“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就开始用典了。中国诗人大都喜欢用典故,因为每个典故都含有特定的意蕴。“祁祁”句典出《诗经·豳风·七月》的“春日迟迟,采繁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是说春日的白天很长,那些美丽的女子都外出采蘩草。看到那些茂密成熟的蘩草,女孩子们联想到自己也将成年出嫁了,于是不禁为即将远离她们的父母而感到伤心。“萋萋”句是出于《楚辞·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是说有些王孙贵族子弟外出远游,待到第二年的春天,茂盛的青草都长出来了,可是他们仍然没有回来。谢灵运这两句诗是说,每当我读到《豳风》中“祁祁”句时,我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伤感;每当我想到《楚辞》里的“萋萋”句时,也同样会产生与之相同的感动。“伤豳歌”与“感楚吟”都是离别的哀伤,怀旧的感慨。谢灵运借此典故所传达出的,正是他当时被贬出首都,远离朝廷,初到这人迹罕至的海边后所怀有的那种“心迹双寂寞”的心态。
下面“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索”是孤独的样子。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孤独寂寞,离群索居,因而感到日子长得难以打发,我离开了亲朋好友,就难以排遣内心的凄惶不安之情绪。这里“索居”与“离群”是相对的,“永久”与“处心”不十分相对,可是“易”与“难”又对得很工整。这种在五言诗句的对偶之中放宽一些,即三个字相对,两个字不对的句式,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对偶技巧里的一种变化形式。我们之所以要在这首诗里反复讲解这些对偶,以及章法、句法上的浓缩与变化,是因为这些特点对于后来唐代律诗的发展演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最后两句“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是借用《易经》上的语意。《易经·乾卦》云:“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是说有德而隐居的人,不为世俗而改变自己的志向,不追求外表的虚名,远离尘世而不以为闷(忧愁)。“征”是征验之意,最后两句是说,坚守节操难道只有古人才能做到吗? “遁世无闷”的那种境界,在我身上不是也已经被实践验证了吗?这完全是诗人用以寻求解脱的高标自赏之语。
综观《登池上楼》一诗,其中有诗人烦闷失意的牢骚,有对自然山水景物的刻画,也有作者寂寞悲哀情绪的流露,还有他借景物与典故表现出的对于“遁世无闷”之境界的追寻和努力。但从诗篇的总体上来看,这首诗缺少那种令人兴发感动的力量,其原因在于谢灵运本来就不是一个具有崇高政治理想和生活目标的人。他只不过是个性格恣纵、自命不凡的贵族文人罢了。一个人的人品决定着他的诗品,他诗中所叙写的景物及情意,都不是来自于他对宇宙自然、生活人生的真切深刻的关注和体味,他从来未曾达到过像陶渊明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那样一种精神与自然混合为一的境界。他诗中所写的景物、情意、典故、哲理,总给你一种未能与诗人相融为一的感觉,这种缺憾实在不是艺术技巧所能弥补的。但是我们应该肯定,在艺术表现技巧上,谢灵运在中国诗体的发展演进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就内容题材而言,他的山水诗拓宽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领域,不仅打破了当时玄言诗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且对后世的山水诗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外,他那种有心安排的比喻和对偶,以及章法结构中的张弛有度、意义繁复的种种变化,也都达到了前人从未有过的高度。这些都是他在中国诗歌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功绩。
[阅读思考]
阅读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一诗,体会中国古代早期山水诗在情景交融手法、章法结构技巧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