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诗仙李白

唐五代·诗仙李白[1]

远别离[2]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3],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4]。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5]!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6]。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7]。尧舜当之亦禅禹[8],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9]。或云尧幽囚,舜野死[10]。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11]? 帝子泣兮绿云间[12],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13]

[1]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其先世隋末移居碎叶(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李白即出生于此。五岁时随父迁于绵州昌明县(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开元十三年(725)出蜀漫游,踪迹遍及半个中国。天宝元年(742)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天宝三载(744)便被赐金放还,再度开始漫游生活。安史乱中,隐居庐山屏风叠,后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李璘事败,受累被判长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晚年依族人李阳冰,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今安徽当涂县)。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思想兼有儒、道、侠、纵横等多家成分而以儒、道为主。李白的诗歌集中反映了自己的内心情感,也多方面反映了所处时代的现实和精神风貌,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李白成功地、创造性地运用一切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其诗风雄奇奔放,俊逸清新,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在形式上能够成功地驾驭多种诗体,而以歌行和五、七言绝句最为出色。今存诗一千余首,有《李太白集》。[2]远别离:乐府《杂曲歌辞》。本篇见《河岳英灵集》,应是天宝十二年(753)以前所作。据《通鉴》载,天宝中,唐玄宗贪图享乐,荒废政事,两次向宦官高力士表示,要把国家大事交给李林甫、杨国忠,边防委托安禄山、哥舒翰。事实上大权也逐渐落入这批人的手里。李白深以国家安危为忧,但又没有进谏的机会,因而借古代传说,抒发愤慨。[3]皇英:指尧之二女娥皇、女英,传说都嫁给了舜。后舜死于苍梧之野,二女沉于湘江。[4]“乃在”二句:意谓娥皇、女英神游于洞庭、潇湘之间。潇湘:湘水在零陵县西与潇水汇合,称为潇湘。《水经注·湘水》:“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 浦:水滨。[5]“海水”二句:意谓娥皇、女英在舜死后,悲痛之深如海。[6]“日惨惨”二句:描写天地悲愁,日色无光,猿啼鬼啸,一片凄惨景色。暗示玄宗时政局昏暗。冥冥:昏暗貌。[7]“我纵言”三句:由上面所咏古代传说,忽然转到现实的“我”,却又用“皇穹”与雷声加以神化,使人不觉其确指现实。皇穹:天。凭凭:雷声。[8]“尧舜”句:意谓如果君主失去权力,就不能不受臣的控制。尧舜失去权力也不得不“禅让”。此句有省略,补足后应为“尧当之亦禅舜,舜当之亦禅禹”。[9]“君失”二句:意谓君主失去权力,就将有颠覆致祸的危险。《说苑·正谏》:“吴王欲从民饮酒,伍子胥谏曰:‘不可,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又东方朔《答客难》:“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此处作者只是借用比喻。[10]“或云”二句:似说尧舜之死都与失权有关,据《史记·五帝本纪》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转引《竹书纪年》:“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国语·鲁语》:“舜勤民事而野死”。韦昭解:“野死,谓征有苗,死于苍梧之野也。”[11]九疑:山名,即苍梧山,有九峰,形势相似,故名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舜死后葬于此。重瞳:指舜。《史记·项羽本纪》:“舜目盖重瞳子。”指舜的眼珠有两个瞳孔。[12]帝子:指娥皇、女英。绿云:指丛竹。传说舜出巡时,娥皇、女英追舜不及而恸哭,泪洒竹上,就变为后来洞庭湖盛产的有斑痕的湘妃竹。[13]“苍梧”二句:意谓娥皇、女英抱恨终天,竹上斑痕常在。

梁甫吟[1]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2]。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3]。宁羞白发照渌水,逢时吐气思经纶[4]。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5]。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6]。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开说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7]。狂生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8]。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9],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暝起风雨[10]。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11]。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12]。猰貐磨牙竟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13]。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14]。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15]。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16]。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17]。梁甫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18]。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屼当安之[19]

[1]梁甫吟:是乐府古曲。梁甫,山名,在泰山下。诗篇引用了大量典故,特别是两个“君不见”的重点段落,明显地流露着诗人对幸逢知遇之恩的姜子牙及郦食其的无限钦羡与向往之情,这充分表现出李太白在欲求仕用方面的浪漫之狂想。[2]见阳春:《楚辞·九辩》云:“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3]屠叟:指吕望(姜子牙)。传说他50岁时在棘津卖吃食,70岁时在朝歌屠牛,80岁渭水垂钓,90岁辅佐周文王。[4]“宁羞”二句:意谓姜太公不以年老垂钓为羞,时机一到,便能扬眉吐气,治理国家。[5]“广张”二句:意谓姜太公在渭水边垂钓10年(每年360天,10年故曰“三千六百钓”)。风期:指品格理想。[6]虎变:指虎的皮毛秋后更新,文才炳焕。这里用来比人,意思是说贤者一旦得志,非愚者所能测知。[7]“君不见”六句:叙述汉初郦食其谒见汉高祖刘邦和游说齐王田广降汉的故事。据《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食其,高阳(今河南省杞县)人,自称“高阳酒徒”。刘邦领兵过高阳时,郦往谒见,刘邦正让两女子给他洗脚。郦生长揖不拜,向刘邦说:想聚合义兵而灭秦,就不应对长者如此不礼貌(当时郦已六十多岁)。刘邦于是停止洗脚,以礼接待。后来郦生为刘邦游说诸侯,使齐王田广以七十二城降汉。草中:草野之中。隆准:高鼻子。《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趋风:很快地走上前来。旋蓬:蓬草遇风就连根被拔起,随风飘转。这里指郦食其未用一兵一卒,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能指挥楚汉如风吹蓬草一样容易。[8]“狂生”二句:意谓郦生是落魄无依的狂生,还有机会辅佐汉高祖成大事,何况我比他还强。狂生:指郦食其。《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食其“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县中皆谓之狂生”落魄:飘泊不定,生活无依无靠。壮士:李白自指。[9]攀龙:古人将追随君主比作“攀龙”(语出《后汉书·光武帝本纪》)。雷公:雷神。砰訇(peng hong):声音宏大。天鼓:《史记·天官书》:“天鼓,有音如雷非雷。”《初学记》卷一引《抱朴子》云:“雷,天之鼓也。”从这两句以后,作者写自己,不是咏叹历史故事了。但又采取了《离骚》的手法,以天写人。[10]“帝旁”三句:意谓上帝身旁的很多仙女,正在玩投壶的游戏。上帝时而大笑,发出电光,忽阴忽晴,忽风忽雨。暗指“明主”沉于淫乐,喜怒无常。投壶:是古代宴饮时玩的一种游戏,宾主依次把箭投入一个瓶状的壶中,负者饮酒。三时:《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杜预注:“三时,春、夏、秋。” 倏烁(shu shuo):电光迅速闪烁之貌。晦暝:昏暗。[11]“阊阖”二句:意谓天上的门都关闭了,我用额头叩门,引得守门者发怒。阊阖(chang he):传说中的天门。九门:天门九重之意。[12]“白日”二句:意谓太阳也不能照见我的诚心,我并不是像杞国人那样,无缘无故地担心天会塌下来。《列子·天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13]“猰貐”二句:意谓行暴政则人民遭殃,行仁政则人民安乐。猰貐(ya yu):古代传说中的 一种食人而又能快跑的凶兽,常用以象征暴政。驺虞(zou yu):《诗经·召南·驺虞》序云:“人如驺虞,则王道成也。”驺虞或说即白虎,黑纹,不食生物,不踏生草,常用以象征仁政。[14]“手接”二句:意谓自己虽处于危险境地,但是充满了信心,并且也有能力应付艰难险阻。据《尸子》记载,古代勇士黄伯能左手接飞猱(一种善攀缘的猕猴),右手搏雕虎(斑驳猛虎)。焦原:据《尸子》载,春秋时莒国有石名焦原,广五十步,下临百仞深渊,勇敢的人才有胆量上此石。张衡《思玄赋》:“执雕虎而试象兮,阽焦原而跟趾。”[15]“智者”二句:意谓聪明人遇乱世就把自己的才智收藏起来,愚者就自豪了。于是世人不识我的才能,对我很轻视。《论语·卫灵公》:“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鸿毛:鸿雁的毛,很轻。[16]“力排”二句:借晏子典故说有些忠良智勇之士,被奸相轻易地杀害了。《晏子春秋》卷二记载齐景公时有三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都以武勇闻名。一日晏子从他们旁边走过,三人都没敬礼。晏子入内,跟齐景公说这三人没有君臣尊卑之礼,将为后患。齐景公说,他们都很武勇,无法除去。晏子出谋让景公赏给三人两个桃子,要他们三人评论自己的功劳,功大的可以吃桃。公孙接和田开疆都认为自己的功劳大,就先拿了桃子。而古冶子却说他们的功劳不如自己,要他俩把桃子退回。两人羞愤自杀。古冶子见二人已死,觉得自己独生无意,也自杀了。古诗《梁甫吟》咏叹过此事,称三人“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李白此处是针对现实而发,并为自己的怀才不遇鸣不平。[17]“吴楚”二句:据《史记·游侠列传》,吴楚叛乱时,汉景帝派周亚夫为将出兵,周在河南得到剧孟。他笑吴楚弄兵而不用剧孟,实是徒劳。 咍(hai):讥笑,嗤笑。此处李白以剧孟自比,以为唐玄宗不重视自己,就像吴楚失去剧孟一样。[18]“张公”二句:据《晋书·张华传》:张华任雷焕为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令,焕在丰城掘得一双宝剑,送了一把给张华。张华写信给雷焕说:“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后张华被杀,宝剑不知去向。雷焕死后,他的儿子雷华带剑经过延平津,剑从腰间跃入水中。雷华派人下水去取,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此二句用以上典故意谓一时虽受小人阻隔,但与“明主”终当有会合之时。[19]“风云”二句:意谓,有志之士,终有得意之时,应安于困境,以待时机。《后汉书》卷五十二《马武传》后论“二十八将”云“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 ��屼(ni wu):不平坦,危难。

将进酒[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2],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4]。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5]!岑夫子,丹丘生[6],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7],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8]。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9]。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10],与尔同销万古愁!

[1]将进酒:汉乐府诗题,属《鼓吹曲·铙歌》。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写饮酒放歌(《乐府诗集》卷十六)。元萧士赟说《将进酒》是《短箫铙歌》,“唐时遗音尚存,太百填之以申己意耳”。本篇大约作于诗人被“赐金放还”后。当时李白胸中积郁很深,本篇抒发了他落拓失意后的痛饮狂歌。[2]“黄河”句:黄河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属青藏高原),这里“天上来”是浪漫的夸张。[3]“高堂”二句:意谓悲愁能令人衰老。[4]千斤散尽: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囊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5]会须:应该。[6]岑夫子:指岑勋,南阳人。颜真卿所书《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的作者。丹丘生:即元丹丘。二人都是李白的好友。岑、元曾招李白相会,李白有《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诗纪实。[7]钟鼓馔玉:指富贵生活。古时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饮食精美。梁戴暠《煌煌京洛行》:“挥金留客作,馔玉待钟鸣。”馔:吃喝。[8]陈王:曹植曾被封为陈王,故称“陈王”。平乐:观名。斗酒十千:极言美酒价贵。借用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成句。斗,酒器。[9]径须:只管。沽:买。[10]五花马:马毛色作五花纹。一说是把马鬃剪成五瓣为五花马。千金裘:价值昂贵的皮衣。将出:拿出去。

蜀道难[1]



噫吁唏[2],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3],开国何茫然[4]! 尔来四万八千岁[5],不与秦塞通人烟[6]。西当太白有鸟道[7],可以横绝峨眉巅[8]。地崩山摧壮士死[9],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10]。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11],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1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13],猿猱欲度愁攀援[14]。青泥何盘盘[15],百步九折萦岩峦[16]。扪参历井仰胁息[17],以手抚膺坐长叹[18]。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19]! 但见悲鸟号古木[20],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21],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22]。连峰去天不盈尺[23],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24],砅转石万壑雷[25]。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26]? 剑阁峥嵘而崔嵬[2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28]。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29]。锦城虽云乐[30],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常咨嗟[31]

[1]蜀道难: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2]噫吁唏(yi xu xi):三字都表示惊叹。[3]蚕丛、鱼凫(fu):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个开国之君。[4]“开国”句:意谓古蜀国开国历史久远,事迹茫然难考。[5]尔来:指蚕丛、鱼凫开国以来。[6]秦塞:犹言秦地。古称秦为“四塞之国”。通人烟:人员往来。[7]太白:又称“太乙”,秦岭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鸟道:只有飞鸟才可以通过的路。[8]峨眉:蜀地山名,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9]“地崩”句:据《华阳志·蜀志》载,秦惠王许嫁五个美女给蜀王,蜀王派了五个力士去迎接,在返回的路上,遇一大蛇钻入山洞,五力士一起拉住蛇尾,想把它拽出来,结果山崩地裂,五力士和美女都被压在底下,山也分成五岭。[10]天梯:高耸入云的山路。石栈:在山崖上凿石架木修成的栈道。[11]“上有”句:谓上有使太阳到此也要迂回而过的高峰。六龙:神话传说中,羲和驾着六条龙拉的车子,每天载着太阳自东而西行驶。高标:指最高峰。[12]逆折:逆转折回。回川:漩涡。[13]黄鹤:即黄鹄,又名天鹅,善于高飞。尚:尚且。[14]猱(nao):猿的一种,体小轻捷,善于攀缘。[15]青泥:岭名,在今陕西省略阳县西北,唐代入蜀要道。盘盘:形容山路纡曲。[16]萦岩峦:绕着山峰转。[17]扪(men):摸。参(shen)、井:古天文学上的二星宿名。胁(xie)息:屏住呼吸。[18]膺(ying):胸。[19]畏途巉(chan)岩:可怕的道路,陡峭的山岩。[20]号(hao)古木:即号于古木,在古树丛中大声啼鸣。[21]子规:鸟名,即杜鹃,蜀地最多。相传蜀王杜宇,号望帝,禅位出奔,死后其魂化为杜鹃,鸣声悲切,哀怨动人。[22]凋朱颜:容颜失色。朱颜,红润的容颜。[23]去:距离。盈:满。[24]飞湍(tuan):飞奔的急流。瀑流:瀑布。喧豗(hui):轰鸣声。[25]砯(ping):水击岩石声,此用作动词,撞击的意思。转:翻动。[26]胡为乎:为什么。[27]剑阁:又名剑门关,即大剑山与小剑山之间的一条奇险栈道,遗址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峥嵘(zheng rong):山势高峻的样子。崔嵬(wei):山势高险崎岖的样子。[28]“一夫”四句:意谓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果不是可以信赖的人守关,就容易据险作乱。西晋张载《剑阁铭》:”一夫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非亲莫居。” 匪:同“非”。[29]“朝避”四句:意谓那些军阀就会据险叛乱,残害百姓。猛虎、长蛇:皆喻指当地的恶势力。[30]锦城:锦官城,即今四川成都市。[31]咨(zi)嗟:叹息。(此诗首先运用夸张比喻、神话传说描绘秦地入蜀道路开拓之艰难;然后以卓异神奇的夸张手法描述蜀道自然环境的险峻,以及在蜀道上行进之险恶。最后写人踞天险而形成的政治环境的艰难险阻。其中不乏对国家前途、个人仕途艰难阻塞的隐忧。)

行路难[1](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2],玉盘珍羞直万钱[3]。停杯投箸不能食[4],拔剑四顾心茫然[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7]。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8],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9],直挂云帆济沧海[10]

[1]行路难:乐府旧题,多写世道艰难和离别的悲伤。李白这组诗共三首,大约是他在天宝三载(744)遭谗离开长安时所作,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苦闷,以及冲破艰难、实现理想的信心。[2]清酒:清醇的美酒,酒以清者为贵。斗十千:一斗酒价值十千。[3]羞:通“馐”,菜肴。直:通“值”。以上二句极写酒菜及所用器皿的名贵。[4]箸:筷子。[5]四顾:环顾四周。心茫然:心中迷茫,无可着落。以上二句化用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6]“欲渡”二句:用比喻手法写世道艰难。川:河流。太行:太行山。[7]垂钓碧溪:化用吕尚的典故。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上钓鱼。乘舟梦日:化用伊尹的典故。伊尹在见商汤之前,曾经梦见自己乘舟经过日月旁边。这二句用典故表明自己对前途充满信心。[8]歧路:岔路。[9]长风破浪:比喻宏大的抱负得以舒展。刘宋宗炳问其年少的侄子宗悫(que)有何志向,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事见《南史·宗悫传》。[10]直:径直,毫不犹豫地。云帆:航行在大海里的船只。济:渡。(李白这首七言歌行写得抑扬跌宕,把现实失意之后激愤难平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前两句极写酒宴之名贵,但面对这名贵的酒宴诗人却不能下咽,因为心中充满了郁塞不平的情绪;五、六两句用比兴手法写世道艰难;接下来却又峰回路转,借古人的奇遇来宽慰自己;下面再次用四个短句慨叹世道艰难;最后以充满自信的两句收拢全篇,使整首以愁情为主题的诗歌呈现出昂扬明快的基调。感情的急遽起伏、开阖变化,充分体现李白诗歌所具有的飞扬俊逸的特点。)

梦游天姥吟留别[1]



海客谈瀛洲[2],烟涛微茫信难求[3]。越人语天姥[4],云霞明灭或可睹[5]。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6]。天台四万八千丈[7],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8],一夜飞渡镜湖月[9]。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10]。谢公宿处今尚在[11],渌水荡漾清猿啼[12]。脚著谢公屐[13],身登青云梯[14]。半壁见海日[15],空中闻天鸡[16]。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7]。熊咆龙吟殷岩泉[18],慄深林兮惊层巅[19]。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20]。裂缺霹雳[21],丘峦崩摧[22]。洞天石扉[23],訇然中开[24]。青冥浩荡不见底[25],日月照耀金银台[26]。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27]。虎鼓瑟兮鸾回车[28],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29],怳惊起而长嗟[30]。唯觉时之枕席[31],失向来之烟霞[32]。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33]。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34]。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35],使我不得开心颜[36]!

[1]题一作《别东鲁诸公》,又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是天宝五载(746)李白即将要离开东鲁南下吴、越时所作。诗借梦游中所历名山和仙境的美好,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了他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天姥(mu):山名,在越州剡县南八十里(今属浙江省新昌县)。吟:诗体名,歌行体的一种。[2]海客:海外来客。瀛洲:仙山名。传说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3]微茫:隐约迷离,模糊不清。信:实在。[4]越:春秋时国名,在今浙江省一带。语:谈。[5]云霞:一作“云霓”,空中的彩虹。[6]势拔:山势超出。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赤城: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境内。[7]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8]因:凭借,依据。之:指越人关于天姥山的传说。吴越:指越。古代因吴越两国相邻,故连类而及,为偏义复词。[9]镜湖:即鉴湖,因其波平如镜,故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10]剡(shan)溪:水名,在今浙江省嵊县南。[11]谢公: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山,曾在剡溪投宿。其《登临海峤》诗:“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12]渌(lu)水:清澈的水。[13]著(zhuo):穿。谢公屐(ji):谢灵运特制的登山木屐,有活动的齿,上山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14]青云梯:高耸入云的山路。[15]半壁:半山腰。海日:从海上升起的太阳。[16]天鸡:神话传说中的神鸡。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17]暝:天色昏暗。[18]殷岩泉:声音震响于山岩泉水之间。殷,形容声音很大。[19]“慄深林”句:意谓使深林为之战栗,使层巅为之震惊。[20]澹澹(dan dan):水波荡漾的样子。[21]列缺:闪电。霹雳:巨雷。[22]丘峦:山峰。[23]洞天:道家称神仙居住的地方为洞天。石扉:石门。[24]訇(hong)然:形容声音巨大。[25]青冥:天空。[26]金银台:神仙居住的宫阙。郭璞《游仙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27]云之君:云神。这里泛指神仙。[28]鼓:弹奏。回车:拉车。[29]悸:心惊,惊惧。[30]怳:同“恍”,恍惚。嗟:叹息。[31]觉:醒来。[32]向来:刚才,此指梦境。[33]“世间”二句:意谓人世间的欢乐也像梦幻一样,古往今来,一切事情都像东流之水,一去不返。[34]白鹿:传说中仙人的坐骑。[35]摧眉折腰:低肩弯腰。事:侍奉。[36]开心颜:心情愉快,笑逐颜开。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2]。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3]。俱怀逸兴壮思飞[4],欲上青天览明月[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6],明朝散发弄扁舟[7]

[1]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也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思想。宣州:治所在今安徽省宣城县。谢朓楼:一名北楼,又称谢公楼,南齐谢朓为宣城太守时所建。校书:秘书省校书郎省称。叔云:李白族叔李云。[2]此:指上句所写长风秋雁的景色。酣:畅饮。高楼:指谢朓楼。[3] “蓬莱”二句:意谓李云的文章有建安风骨,自己的诗歌像小谢一样清新秀发。蓬莱:海上神山,为仙府。汉代官家著述和藏书之所称为东观,学者又称之为“老氏藏书室,道家蓬莱山”。唐人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故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文章。建安骨:建安风骨。指刚健遒劲的诗文风格。小谢:谢朓。[4]逸兴:超迈的意兴。[5]览:同“揽”,摘取。[6]不称意:不如意。[7]散发弄扁(pian)舟:意谓避世隐居。古人束发戴冠,散发即脱去簪缨,不受约束之意。弄扁舟,驾小舟泛游于江湖之上。《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玉阶怨[1]



玉阶生白露[2],夜久侵罗袜[3]。却下水晶帘[4],玲珑望秋月[5]

[1]玉阶怨:是汉乐府诗题,属《相和歌·楚调曲》,是专门表现“宫怨”的乐曲。[2]玉阶生白露:写出女子相思怀念的背景是宁静、晶莹、皎洁而寒冷的。[3]夜久侵罗袜:意谓白露渐浓,寒冷、孤寂之感也随着增加,浓露逐渐侵袭着这位女子的罗袜。[4]却下水晶帘:意谓这位女子并没有逃避寒冷与孤寂,就此回屋睡觉,反而更垂下了水晶帘。“水晶”也是晶莹皎洁、剔透玲珑的。却,反而,倒。[5]玲珑望秋月:意谓透过透明的水晶帘,遥望着秋夜当空那一轮明亮的皓月。“玲珑”是过渡性的两个字,它将“水晶帘”与“秋月”以及相思怀念的感情品质都凝结在了一起。(这首小诗将相知怀念的人之常情跟玉阶、白露、水晶帘、玲珑月这些质地纯净、晶莹、光明、皎洁的景物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相思者与被思念之人的感情境界,同时也表达出诗人于孤独寂寞中仍不放弃对光明美好之境界的追求和向往的一种精神品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



杨花落尽子规啼[2],闻道龙标过五溪[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

[1]王昌龄被谪为龙标尉后,李白写下了这首充满同情与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左迁:古人尚右,左迁为贬官。[2]子规:杜鹃鸟。[3]五溪: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和贵州省东部。[4]夜郎西:泛指遥远的西南边地。

[解读鉴赏]

在我们这个国家里,不晓得唐代诗人李白的,恐不多见,但能比较全面了解他的,恐怕也不多。对于一个不同凡俗的天才,也只有同样不同凡俗的天才,或与之才气相近的人,才能真正欣赏到他的好处,概括出他的神貌。小李白11岁的杜甫便是这样一位与李白生活在同一时代,具有同等的命运,焕发着同样夺目之光彩,并且互相倾慕、相知相赏,千古诗史难得一见的另一天才。若想在较短的篇幅里让大家较深刻地了解李太白,我们就不得不借助于杜甫的眼力与笔力,用他一首《赠李白》的小诗来给这位浪漫不羁的绝世之才,做个遗貌取神的速写,请看下面杜甫对李白的描述: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在这首小诗里,杜甫仅用28个字,便把李太白那放浪不羁的绝世之才,以及那落拓寂寞的绝顶之哀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开篇“秋来相顾尚飘蓬”,是何等萧瑟的落拓之悲。昔宋玉有句云:“悲哉,秋之为气也。”杜甫也有诗说“摇落深知宋玉悲”,诗人们所悲的是人生之秋,生命成空的“失落”。也许你要问:如此飘逸豪纵的李太白难道也会有生命成空的“摇落”之悲吗?其实,以李太白那恣纵不羁、放浪形骸的才情,是不应该降生在这尘世中来的,无奈他却偏偏不幸地降于人间,成为既失落于上天,又格格不入于人间之“谪仙人”。另外,以李太白那份惊世骇俗的天才,也本不该受此尘世间种种是非成败,以致道德礼法的束缚。可他既已落地为人,就无法不生活在社会人群所形成的种种桎梏中,因而也就无法免除“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用世之念。而既想求为世用,又不屑于循规蹈矩的科考仕进,终日幻想着能像“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日不受赏,羞与时人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的鲁连,与“入门开说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梁甫吟》)的郦食其一样,有朝一日风云际会,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便可轻而易举地立卓然不世之功,然后再拂袖而去,飘然归隐。显然,这种天真浪漫的狂想在现实中是根本行不通的。所以李太白在求为世用上虽曾先后两度得到机会,但也曾两度遭到幻灭与失败。一次是他入为翰林待诏时,若以世人肤浅之眼光来看,这当然是一种幸遇,而且他还曾幸蒙玄宗“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的“宠遇”。这对于一心向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太白而言,却非但没以之为荣,反而预感到他此生之理想将遭幻灭。由于当时的玄宗已非宵衣旰食、励精图治的开元之君,而其对李太白之任用则无异于只是“以倡优蓄之”。所以当这位不羁的天才恍然发现自己所待之“诏”,不过是为玄宗游宴白莲而作《白莲池序》;于宫中行乐时写《宫中行乐词》;于赏名花对妃子时填写个《清平调》而已,于是这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太白,终于大失所望地毅然辞别了金马门而恳求放还归山了。这是李白用世之念的第一次失败。谁知不久安史之乱后,这位不羁的天才诗人,又以其天真浪漫的狂想,作了第二度失败的选择。关于这一次李白依附永王李璘的事件,历来对之指责或为之解脱的论辩很多,我们这里不想从俗世的忠奸、顺逆的道德观念上作任何衡量和判断,而只觉得应为太白的不羁之才与用世之志的再遭惨败而同声一哭。太白一生都向往着“风云感会起屠钓”(《梁甫吟》)的际遇。天宝之乱时,太白已56岁了,他既感老之将至,又恐修名不立,况值世变如斯,于是永王的征辟使他心中用世的希望之火又重新燃起。他幻想着能借此实现灭虏建功的愿望,以便敝屣荣名,拂衣归去。这一不顾现实的幻想,遂导致他误入迷途,终而获罪被放逐夜郎。以太白的天赋才华,本该是一位“手把芙蓉朝玉京”的仙人,不想最后竟谪降于人世,落得个在生命之九秋寒风中漂泊无依的下场,所以杜甫这一句“秋来相顾尚飘蓬”真是道尽了这位天才诗人一生的飘零落拓之悲。

如果说此诗首句写尽了天才诗人对现世追求的幻灭之悲,那么第二句的“未就丹砂愧葛洪”所写的,则是这一天才对现世之外的另一种追求的幻灭与失望。“丹砂”是炼丹所用的矿物质。“葛洪”是传说中的一位学道成仙者。我们从太白众多的访道求仙之作中可以看出,他其实并不迷信神仙的必有,而只是想借此一厢情愿的“幻想”来做自我慰藉。在他的狂想之中,他既不甘心让生命落空而向往致用求仕,又不甘心受世俗之羁绊而渴望隐居求仙,他深慨人世的短暂无常,乃以其不羁之天才,不计真伪成败地追求着不朽和永恒。这种天真浪漫的狂想,使人觉得既可爱又可伤。他所以会向往于学道求仙,除了性格与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之外,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在对现世失望之后,想要寻求另外一种安慰和寄托。然而他寻求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古风》之三说:“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古风》之四十三又说:“瑶水闻遗歌,玉杯竟空言,灵迹成蔓草,徒悲千载魂。”可见太白在欲寻求新的解脱之际,所面对的原来是一个更大的幻灭与失望! 况且李太白根本就不是一个真能冥心学道、遗世忘情之人。就在他临终前,还曾想请缨从军,表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伟愿。这种既失望于世,又不能弃世,既明知神仙不可恃,又心向往之的复杂悲苦之情,只有杜甫这句“未就丹砂愧葛洪”才足以概括之。

人世无可为,“神仙殊恍惚”,人间天上居然找不到一个可资栖托的荫庇之所,于是这位天才只有以“未若醉中真”自解,以“痛饮狂歌空度日”来求得暂时的麻醉和宣泄。若就“痛饮”而言,昔日陶渊明似乎尚不失为闲情高致的酒人,而李太白则俨然是个烂醉沉迷的酒鬼。他宁愿一醉致死,“会须一饮三百杯”,“但愿长醉不复醒”,“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生死”。殊不知他所以如此,正缘其赤裸之天才的一份无所隐蔽的悲苦。陶渊明作为一位智者,他能以一己之智慧,为自己觅得一片栖心立足的天地,虽然他时而也有“挥杯劝孤影”的寂寞悲伤,但仍能在“采菊东篱”,“既耕已种”之际,获得一份“此中有真意”,“不乐复何如”的心灵上的安慰与解脱。可李太白却除了“痛饮”之外再无任何解脱之物了。那么“酒”真能使诗人获得解脱,真能“与尔同销万古愁”吗? 恰恰相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借酒浇愁的结果却是越饮越愁,越愁越饮,直至于“痛饮狂歌空度日”。此外,谈到李太白诗集中那些浪漫恣纵的“狂歌”,如《远别离》、《蜀道难》、《将进酒》、《天姥吟》等,都是他愤世嫉俗、狂放不羁之浪漫主义精神与风格的突出体现:想象上卓异神奇;感情上炽烈奔放;风格上豪放飘逸;语言上任纵恣肆,不假雕饰;诗歌体裁上多为不拘格律的乐府歌行,尤其独特的是他诗歌意境与意象上的极端个性化与超现实性。如他那些极度夸张的,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的梦幻、神话传说,以及对于历史典故的随意组合,真有如“列子御风而行,如龙眺天门,虎卧凤阙,有非地上凡民所能梦想及者”(清人方东树语),正可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当这位落拓不羁的天才诗人既失望于人世,又幻灭于仙境之后,除了“狂歌”与“痛饮”之外,已一无所有,可杜甫的“空度日”三字又将这仅有的酒与诗也一并抹煞了。杜甫深知以太白的天才与志意,他并不能真正从“痛饮狂歌”中得到满足与安慰,而只能是在多重失望与悲哀之下,求得暂时的逃避和排遣罢了。

最后一句“飞扬跋扈为谁雄”,是继前三句写失望幻灭、落拓悲哀后,总写此一绝世之天才的绝世之寂寞。“飞扬跋扈”使人联想到鹏鸟之飞与鲲鱼之跃。《说文》云:“扈,尾也。跋扈,犹大鱼之跳,拔其尾也。”以诗人之恣纵不羁,迥出流俗而言,正好像《庄子,逍遥游》中那只鲲化而飞的鹏鸟,李白曾多次以此自比。如他在《大鹏赋》里所说的那只巨鲲,它“脱耆鬣(鱼背上像鬣一样的鳍)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沐浴)渤海之春流,晞(晾晒)扶桑之朝暾,□(火花飞迸貌)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而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白对鹏鸟的振羽高飞,有着极为天真浪漫的想往。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且不说你即使飞起来也会因没有“怒无所搏,雄无所争”的对手而备感孤寂,仅就这尘世人间樊篱重重的环境而言,像“鹏鸟”这样巨大的形魄与气势,恐怕是连容身之处都没有,所以李太白才会无奈而悲叹:“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催兮力不济。”世上没有大鹏所期待的天风海涛,更没有李白《大鹏赋》里所说的可与大鹏并驾齐驱、相伴而飞的“稀有之鸟”。尘世之中只有无知窃笑的斥□与徒争腐鼠的鸱鸟。于是李太白只得一生都生活在寂寞中——寂寞的腾跃,寂寞的挣扎,寂寞的摧折,以致寂寞的陨落……杜甫这四句诗真乃是一幕绝顶的天才者的悲剧! 为了进一步认知李太白的人与诗,我们下面要看一首表现他天才失意之悲的“狂歌”《远别离》: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或云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凡是有真知灼见、真知真赏的人,一定能把天下最好的东西吸收过来,变成自己的长处。这首古代歌行就是在吸收和融会了古乐府杂言体加散文化的句式,在楚辞的节律上创造出来的,这是李太白用得最为得心应手的一种体裁形式。你只要反复读两遍这首诗,就不难发现他的这些特点。首先是字句上的长短不齐,从三字句到十字句,参差错落,不拘一格。其次是声律上的多次换韵,时而隔字押韵,时而数句一韵,时而句句入韵,既突出了古代歌行古朴苍劲的力度美,又恰好适应了太白所具有的那一份狂放不羁的天性,而且更适合于表现他那种“大江无风,涛浪自涌;白云在天,从空变灭”的艺术风格,因此就首先从形式上给了你一个不同凡俗的直觉印象。其次我们再看诗的内容,《远别离》是一个传统的乐府古题,虽然自古人们所表现出的离别之情,曾经有着古今、久远、长短、生死的不同类别,但最基本的无非只有生离与死别这两种类型。生离虽然痛苦,但毕竟还有再见的希望;死别即使悲哀,然而一痛之下断绝了所有的念头,倒也不至于日后再受相思的煎熬。天下最悲哀的,则莫过于从生离转变成死别,而且不但死后尸骨无还,更复不知葬在何处。而李太白这里所写的,正是这样一种离别。“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相传帝尧曾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舜晚年南巡,死而葬在苍梧的九疑山间,皇、英二女望苍梧而泣,泪洒湘竹而成斑。其后死而化作湘水之神。诗人以他天才的神思狂想,选取这样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事象,究竟要表达什么用意呢?对此,前代学者曾有过种种猜测和推论,这点我们后面谈。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应是诗篇本身所具有的表层意义和艺术价值。诗人表面所写的只是离别之情,而且这一离别居然发生在贵为天子的帝王与后妃之间。要知道凭借他们的地位与权势,是可以避免一切人为的灾难和祸患的。如果有什么悲剧连他们都无法避免了,那就足以证明它是带有极大的普遍性了。所以千百年来,苍梧九疑始终被这一浪漫而悲凄的气氛所笼罩,洞庭湖与潇湘水也一直载着千古之沉哀东流到海。“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这一句,把天下离别的悲苦从古拉到今,从神转到人,无论从形式结构,还是从情意结构上,都为后来“我”的出现作了呼应和铺垫。中国古人讲天人感应,他们认为,人间若有了不幸,上天就会出现迹象给以回应。“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这句是说:不仅天下的有情之人都被这一离别的悲哀感动了,而且连自然界无情的日月风云、禽兽鬼神也都不禁为之黯然哭泣。这正是李太白天才之狂想的体现,不愧是“惊风雨”、“泣鬼神”的浪漫之语。

前面开端处,诗篇在隔句押韵、错落有致的章法中,客观地叙述了一个遥远而古老的悲剧传说,这很像一部音乐史诗中的序曲,虽然其中的“谁人”二字已使这悲剧产生了移远就近、从神到人的变化,但至此还丝毫没看出有任何借古讽今、借题发挥的迹象来。可是接下去“我纵言之将何补”的一个韵句突然像个木楔子似的插了进来。非但打破了诗篇已有的韵式整齐之格局,而且在内容上也有了更丰富、更含蓄的用意。至此,诗篇开始进入第二个乐章,即诗篇之主题。于是这便有了表层与深层、言内与言外的双重意义。你看,“我纵言之将何补”一句,不仅把古今的离别之悲巧妙的串联起来,还把对于人间离别的泛论引渡到“我”所要针对的具体对象上来。“补”是挽回、补赎之意。诗人想要挽回的是那份人间离别的深悲长恨,可是“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这种汉乐府杂言加散文化的句式,与屈原《离骚》之情意的结合,表面是说,光明而尊贵的上天恐怕不会洞悉照见我对他的一片忠诚,既然“不照”也就罢了,可没想到上天那些雷公、电母、天兵天将(喻皇帝宠信的当权得势之人)们对我盛怒,发出闪电雷鸣的攻击。 这与屈原《离骚》中的“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同义。这自然使人想到太白任翰林待诏期间那份遇中不“遇”的悲哀。当时玄宗一味沉溺于享乐,致使政权落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手中。朝内重用奸佞,朝外宠信逆贼,这就为安史之乱种下了隐患。这一切,虽然太白曾经敏锐地预感到了,但玄宗从不给他商谈政事的机会;就算有机会进言,但因得罪过玄宗左右的宠信,这些人常在皇帝面前毁谤他,即使他一片赤诚,忠言相谏,玄宗也不会听得进去,反而更引起皇亲贵戚对他加倍的攻击。所以诗人慨然悲叹:“我纵言之将何补”,“雷凭凭兮欲吼怒”。既然如此,那么预料中的历史悲剧又怎么能避免呢?这就跟上古的“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一样地不幸! “禅”是禅让,特别指皇位的转让。无论古今中外,所有政治不稳定的原因,都与激烈争夺最高统治地位的斗争有关,究竟应以什么方式来获取统治地位呢?是由人民选举,还是世袭的传承,或靠武装夺取政权?中国古代的儒家把“禅让”作为一种理想的天子易位方式来标榜,而且传说上古时国君最初不是把皇位让给儿子的,而是让给他们选拔出来的、人民拥戴的贤德之人。至禹把皇位传给儿子启,中国才开始了父死子继的世袭制。这不过是被儒家所美化了的理想罢了。要知道,上古离我们那么久远,又没有文字记载,谁知道尧就真的是自愿让位给舜的,舜又果真是无条件地禅让给禹的?以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杀君弑父之事件而言,谁知这其中有没有迫不得已的原因呢?这并非是无端的怀疑,诗人下面说了他所怀疑的根据:“或云尧幽囚,舜野死”,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所引《竹书记年》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国语·鲁语》也有“舜勤民事而野死”的记载。既然历史上确有“尧野死”之事,那么说不定上古所谓的“禅让”,也会有汉献帝让位给曹丕,曹魏让位给晋司马氏一样的缘由在。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天子失去了忠臣的辅佐,政权被奸臣所篡夺时,才会有“禅让”的事。照此看来,远古的尧、舜之被“幽囚”,遭“野死”,以致与最亲近的人“远别离”,也未必不是由于“君失臣”、“权归臣”所导致的结果。历史的发展证明了,并且还在继续证明着:只要“荃不察余之中情”,“皇穹不照余之忠诚”的现象还存在,那么尧、舜的“幽囚”、“野死”及其“远别离”的悲剧下场就不可能避免和补赎,这正是诗人李太白寄托在这个古老的离别故事中的深刻寓意。

接下去,随着诗篇韵律上的转换,诗人的感慨也逐渐变得深沉和凝重起来。尽管还是接着第一部分来继续渲染舜与二妃的别离之悲,但经过前面一番以尧之“幽囚”、“禅让”为参照与陪衬的描述,舜与二妃的离别已不只是普通意义上的别离了,而是对特定社会背景的一种暗示,这就更具有深刻而特殊的历史政治意义了。既然“余之忠诚”“皇穹不照”,既然“我纵言之”而于事无补,那么像帝舜这样的失位、失国、亡命、亡家也就不足为奇了。只是舜的下场实在太过于悲惨了:“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重瞳”指的是舜,相传舜是双瞳,故而又称他为重瞳或重华。这两句是说,九疑山有九座相似的山峰,那意外“野死”的舜究竟葬在哪一座山峰之上居然不得而知! 天下之悲莫过于此了,以帝王天子之身份,即使没有秦皇、汉武那样恢宏壮观的陵墓与仪葬,恐怕也不至于“野死”吧,何况是死后无葬身之地,以至于其妻妾家人欲哭无处! 更为绝妙的在于,这两句诗还令人在悲哀之余,不禁产生一种自然的联想,或者说是怀疑:难借舜的“野死”真是“勤于民事”的正常死亡,而不是毙命于非常的兵变或动乱?不然怎么竟然会没有人知道这一代贤君的“孤坟竟何是”呢?倘能知道孤坟的位置,那么对他的怀念和哀悼还能有一个固定的宣泄祭奠之所,可现在竟然连一个可以痛快淋漓大哭一场的地方都寻不到。于是,整个九疑之山、苍梧之野的每一个山丘,每一座孤坟,都会因有可能是“重瞳孤坟”而令人感到悲泣;同时也因其不能确指是“重瞳孤坟”而备感压抑。所以诗人说“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娥皇、女英因为是尧帝的女儿故又称“帝子”,传说当年皇、英二女因不知舜坟何在,而泣遍了整个苍山竹林,可她们所怀念的舜却“随风波兮去无还”。又传说当年舜与二妃离别时是坐着船走的,没想这一别而去,竟从生离到死别,不仅尸骨无还,而且孤坟难觅! 所以皇、英二女只好将这全部痛苦哀伤全都化作“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了。这是何等深重沉痛的悲哀,何等永恒而遥远的别离。天地之间何时才能挽赎这种不圆满的人间憾恨,何时才能消灭造成这不幸与悲哀的根源呢? 除非等到那么一天:“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然而苍山无崩塌之日,湘水无断绝之时,那皇、英二女挥洒在翠竹上的泪迹——这象征着人间悲剧的“远别离”也就永远不会消失。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李太白真不枉为“天才”诗人,他不但具有天才的狂想与创作才能,更具有天才的洞察和预见。虽然在他写此诗时,唐玄宗与杨贵妃马嵬坡上的“远别离”尚未发生,但今天当我们面对这样一番“别时容易见时难”的人间悲剧时,居然会不由自主地将它与古往今来、天上人间、无限江山的“远别离”都联系到了一起,尤其诗中那脱口而出的“我纵言之将何补”以及“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等句,不仅真切地传达出诗人“逢时吐气思经纶”(《梁甫吟》)的欲求世用的襟怀志意,同时更流露了诗人终于不得真“遇”的悲寂怅惘。这份由生离到死别的离别,就舜与二妃说来,无疑是悲哀之至的;同时对李太白与玄宗的遇而复失而言,难道不也是一种无可挽赎的绝顶之哀吗?尤其可悲的还在于,这两种悲剧或许正是出自同一根源! 遗憾的是李太白虽具有超世之才,然而他不幸竟误落凡尘,于是他只好痛饮狂歌,徒叹悲寂了!

李白最好的诗有两种类型,一是长篇歌行,另一种是短小的绝句。长诗可以任凭其才情奔腾驰骋,飞扬跳跃,无论怎样变化都可以;短小的绝句出口成章,带着一种天然的情韵,没等诗人感到约束,诗就结束了。李太白写得最不好的就是七言律诗,因为七律平仄、对仗的格式极严格,对于浪漫飞扬、狂放不羁的李白来说,就仿佛一只大鸟被关在笼子里,连翅膀都张不开,更不要说活动自如了。所以本讲所选的《远别离》、《梁甫吟》、《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作品,都是李白所最擅长的长篇乐府歌行体的代表;而《玉阶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所代表的则是李白的另外一种作风,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一类小诗,对于这一类诗,限于篇幅,本文不做细读。

[阅读思考]

1.什么是浪漫主义?你能从《远别离》、《蜀道难》、《梁甫吟》、《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中体会到李白浪漫主义的精神与风格特征吗?

2.上题所列之诗你最喜欢哪一首?任选其中的一首,作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上的分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