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的文献·清代戏曲文献·清代戏曲作品的发现与著录
早在清代,一些雅好戏曲的士人已陆续撰有若干曲目著作,如黄文旸的《曲海目》①、支丰宜的《曲目新编》②、姚梅伯的《今乐考证》以及《乐府考略》《传奇汇考》①《传奇汇考标目》等,不过这些著作传至清末,已鲜为人知。20世纪以来,戏曲研究第一人当属王国维先生。王氏于浩瀚的群书中细加搜辑,撰写了第一部研究戏曲作家作品的著作——《曲录》(1908)。
王氏《曲录》凡6卷,计收宋元明清戏曲作家208人,作品2196种。其中清人杂剧82种,清人传奇作者姓名可考者437种、不可考者372种②,见于《禁书总目》属清人作者4种,共813种。此书在著录曲目时,于每一目下序列作家生平履历及前人有关评语,这一体例与姚燮《今乐考证》相同。不过,姚氏之作虽然成书在先,传世却晚;因此,《曲录》并非模拟前人,而就其采择范围而言,也远较姚氏深广。可以说,《曲录》是当时收录最为完备的一部戏曲目录学著作。只是由于王氏主要精力在于考索宋元戏曲史,所以《曲录》中关于清代作品搜罗不丰,且著录颇多讹误。其中一些错误,在今天看来,已经属于一种常识性的。例如,将吴伟业《通天台》《临春阁》归入传奇,将归庄的《万古愁》、嵇永仁的《扬州梦》归入杂剧等等。
王氏《曲录》及其曲学,首开风气之先。此后,随着近人对戏曲的日渐关注与多方搜寻,清人有关戏曲目录学的著作开始陆续为世人所知,反过来又促进了20世纪初戏曲目录学研究工作的展开。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曲海总目提要》的整理刊印与《今乐考证》的发现与影印。
1928年,大东书局排印《曲海总目提要》③。该书实系《乐府考略》与《传奇汇考》残本的整理本,不以朝代分卷,仅大致按时代先后排序,凡46卷,考订元明清戏曲剧目685种,除去重复之《元宵闹》一种,实得684种。有关清代部分大都收在卷一九以后。据武进董康自序,董氏先于北京厂肆中购得抄本《乐府考略》四函,“文多与汇考同,而强半为汇考所不载”;后来又在上海借抄得盛氏愚斋藏《考略》32册,这两种“乃一书而失群者”,互相比核,得曲目约690种。当时,董氏以此曲目与《扬州画舫录》所录黄文旸《曲海总目》所收1013种相较,所佚止三分之一;遂误认为《考略》即《曲海》所据之蓝本,并将《考略》依《总目》排比纂录,厘为46卷,锲印行世,并仍命名为《曲海》。是书绍介所收剧目情节梗概,考证其故事来源,间附作者生平,并作简单评述;虽未免讹误之处,却颇足珍视,只是其中所收剧目以明代为主,有关清代部分尚属简略。
稍后,清姚燮(梅伯)《今乐考证》稿本发现,并由北京大学于1935年影印传世①。这部著作共13卷。包括《缘起》2卷、《宋剧》1卷、《著录》10卷。所录始于宋,至清咸丰间,凡作家512人,杂剧、传奇作品2066种,道光、咸丰时流行的地方戏剧目若干,并摘录诸家对其中一些作品的评语。《今乐考证》撰作时间晚于《乐府考略》《传奇汇考》诸书,从而录有大量清人(包括与姚氏同时诸人)的杂剧与传奇,这两部分不仅为《曲录》所未收,而且当时所谓搜罗戏剧最富的学者也不完全知道。正是因此,《今乐考证》一影印面世,便引起了各方面对清代戏曲的关注;而姚氏从明清人文集中辑佚曲目,这一方式同时也给后人辑佚曲目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当时,南北学人在广泛搜集剧本的同时,也纷纷展开了剧目的辑佚与著录工作。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孙楷第。孙氏对戏曲目录的整理略迟于小说。1934年底,孙氏开始为《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撰写小说戏曲类提要①。从这一年到1937年夏,两年多时间内,共写出一百八十余种古典小说、三百三十余种古典戏曲及部分有关著述的提要。这已完成的部分不过只达到了孙氏当初预想的三分之一。后定名为《戏曲小说书录解题》,于199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其中戏曲收入在后三卷中。孙氏所读曲,多罕传之稀本,尤多无名氏之作,其中清曲由清初丁耀亢《化人游》四种等一直录至晚清罗梅江《红雨绿雪楼三种曲》②,所录颇详。
此外还有吴梅《曲海目疏证》(1914)③、郑振铎《西谛所藏善本戏曲目录》(民国影印作者手稿本)④《巴黎国家图书馆之中国小说与戏曲》(1927)《元明以来杂剧总录》(1934)、应飞《中国戏剧书目》(附作家表,《戏剧》第2卷第6期,1931年5月)、马廉《大连满铁图书馆所藏中国小说戏曲》(1932)、戴望舒 《爱斯高里亚尔静院所藏中国小说戏曲》、向达《瀛涯琐志——记牛津所藏中文书》(1935,其第三节记小说戏曲)、伯英(即北婴、杜颖陶)《曲海总目提要拾遗》(上海世界书局1936年版,考订《曲海总目提要》未收之剧目62种,计747种)⑤、王芷章《北平图书馆藏升平署曲本目录》(中华书局1936)⑥、刘修业《海外所藏中国小说戏曲阅后记》(1939、1940)、周越然与齐如山、傅惜华《日本现存中国善本之戏曲》(《中国文艺》第1卷第4—6期,1939.12—1940.2)《北大图书馆善本藏曲志》(《文学集刊》第1辑,1943年9月)、王古鲁《日本所藏的中国旧刻小说戏曲》(1943)、叶德均《曲目钩沉录》(1949)①等等。
有清一代,关于同时作家作品的著录或失于简略,或失于讹误。自王国维《曲录》问世以来,人们开始利用各种新途径重加搜佚,或别作私人著录,或补订考讹旧作,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前人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并出现了专门考订清代戏曲文献的著作,如叶德均《清代曲家小纪》②、严敦易《清人戏曲提要》③等。
另外,有关古典戏曲的梨园旧抄本开始被大量发现,只是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这些抄本的来源主要来自于两大名伶,一是怀宁曹春山,一是无锡陈金省,所藏整本散出,达两千余种之多。曹氏所藏后来转归商务涵芬楼,卢前曾应邀从事清理,并撰有《读曲小识》(商务印书馆1937)④;陈氏所藏为其后人所售,归梅氏缀玉轩和程氏玉霜簃所有,傅惜华曾据之撰有《缀玉轩藏曲志》(《戏剧丛刊》第4期,1935年10月),并编有《国剧学会图书馆书目》(北平国剧学会1935)⑤。后来,又通过杜颖陶等人进一步整理绍介,这些旧抄本才逐渐为世人所知。
可以说,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界掀起了一个清剧搜集与著录的高潮,在各种形式的访书札记的基础上,小说戏曲目录学逐步建立。有关清代剧家剧作的研究也逐步兴起。如王芷章《腔调考原》(双肇楼图书部1934)⑥《清代伶官传》(中印书局1936)⑦,天柱外史 《皖优谱》 (世界书局1939)①等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有关戏曲的目录学进入了全面的整理中,清代部分也不例外。富有代表性的首推傅惜华、庄一拂等人。
傅惜华自20世纪50年代末起,开始全方位地整理元明清三代的杂剧、传奇目录,并先后撰成《元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社1957)《明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社1958)《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清代杂剧全目》(作于196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清代传奇全目》(未完成)。前四种均收入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戏曲史资料丛刊》之《中国古典戏曲综录》②。其中《清代杂剧全目》分清初时期杂剧家作品(上、下)、清中叶时期杂剧家作品(上、中、下)、清末时期杂剧家作品、承应戏丛编、开团场承应戏、月令承应戏,凡10卷,约一千三百种,其中有姓名可考者550种、无名氏作品750种。该书所录清代杂剧部分不仅较之前贤王国维《曲录》已增益了数倍,而且也远远超过后来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所载。后附《清末至建国前杂剧简目》《引用书籍解题》《作家名号索引》《杂剧名目索引》。是书于每一目下,均列举其“名目”、“版本”、“存佚”、“现藏之地方”,有姓名可考者则列有“作家小传”,是研究清代杂剧者必备的参考书。其单行本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于198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是庄氏在其早年著作《古今杂剧传奇存目》(1942)的基础上修订增补、并重加排序而成③。以宋元南戏、杂剧、传奇为序,各体又以断代为序,共收入戏文三百二十余种、杂剧一千八百三十余种、传奇二千五百九十余种,共四千七百五十余种。清代部分计杂剧152人329种、无主名者20种、传奇173人1116种,无主名者明清共590种。于每一目下,考订作者、版本、概述内容及来源影响,并对前人之讹误随加订正。书后附有《征引有关戏曲资料举要》《作家名号索引》《戏曲名目索引》。
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于1997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传奇发展之脉络分生长期、勃兴期、发展期、余势期4个时段,凡7卷。清代作品主要收录于发展期(清顺治九年至康熙五十七年,1652—1718)、余势期(康熙五十八年至嘉庆二十五年,1719—1820),共198人479种,其中佚名作者94种。另有部分见于勃兴期。是书之特点,在于每一目下,对作者、版本、情节、本事等都有详尽的叙述,并综合各家著录,议论其得失。
李修生主编《古本戏曲剧目提要》于1997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是书收现存宋元至清中叶杂剧、传奇1500种左右。清代部分总计870种,其中传奇179人345种、佚名作者144种,杂剧96人304种、佚名作者77种。是书以年代为序,以杂剧、南戏传奇别类,于每一目下,均介绍其作者、故事渊源、内容提要、前人议论、舞台影响、主要版本等。
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1997年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这部辞典编著最晚,在广泛排比综合前人成说的同时,又积极吸收近期的研究成果,所集文献资料在目前来说,最为详备。其中,所录清代、近代杂剧448种、传奇601种,总计1049种。
另外,叶德均《祁氏剧品曲品补校》(1955)、罗锦堂《中国戏曲总目汇编》(香港,1966)《中国丛书综录》(中华书局1961,清有传奇229种、杂剧186种)周妙中《江南访曲录要》(《文史》第二辑,中华书局1963)《江南访曲录要(二)》(同上第十二辑,1981)、曾永义《清代杂剧概论》①所附《清代杂剧体制提要及存目》,于清代戏曲均有所著录,也都可供参考。
因清乾隆以来,花部渐盛,不少学者也纷纷致力于花部曲目的著录,解放后,更大规模地展开了地方戏曲曲目的整理与地方戏曲作品的汇集①。而有关晚清以来的传奇杂剧作品,却很少有人关注。以上曲录著作在著录清代作品时,也提及晚清民国的传奇杂剧,但除傅惜华《清代杂剧全目》外,无论就时间范围而言,或是就数量本身而言,所录都颇为有限②。
其实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阿英就已开始着手整理晚清民国戏曲曲目,所撰《晚清戏曲小说目》(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在其“晚清戏曲录”部分,著录传奇54种、杂剧40种,共计94种。不过,此书“所收戏曲,以出版在晚清者为限,略及民初”,而且,由于当时“晚清戏曲总数,虽为时不久,已无法统计,搜集齐全,更非易事。本书所录,以已收得者为限,仅知其名者不录”。因此,阿英所著录的晚清民国戏曲曲目尚十分有限,就数量而言,尚不及后来的《清代杂剧全目》等几种曲录。
近来,台湾学者梁淑安、姚柯夫《中国近代传奇杂剧经眼录》(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专门搜集并著录近代传奇杂剧。此书对“近代”作了严格的时间断限(确定在1840至1919年之间),并以编著者亲自看到(“经眼”)的剧本为限;另外,而将所见1919年以后的传奇杂剧作品、诸家曲目著录而未及寓目的剧目列入附录,以为补充。全书正文共著录170种,附录著录五四以后作品46种、未及寓目作品45种,共计261种。
华南师范大学左鹏军博士近年来也致力于近代(晚清民国)戏曲曲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在前人基础上又增益新见作品约五十多种,不过,作者将近代之下限定于1949年①;并综合诸家所录指出,自1840年至1949年间,产生的传奇杂剧约在600种左右,其中传于后世、今天仍可见到者当在500种左右②。
注释
① 清黄文旸撰,一卷。存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转载本,及《销夏录旧五种》所收无名氏重订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七册以“销夏旧录本”为底本,题名《重订曲海总目》。② 1921年,古书流通处印行陈乃乾编《曲苑》,收入清人支丰宜《曲目新编》。后收入《集成》第九册。① 有清抄本,民国间上海书室石印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影印本。② 此书较早版本有1909年广东番禺印本、194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 《王忠悫遗书》本、增补曲苑本。此数字系据中国文史出版社《王国维文集》卷二收录本统计而得。胡适在《曲海总目提要》(大东书局版)序中,称王氏曲录收入“宋金杂剧院本977种,元杂剧有主名的496种,明杂剧有主名的156种,元明杂剧无主名的156种,元明杂剧无主名的266种,清杂剧83种,传奇清以前387种,清815种。共3180种”,与今通行本略有不同,不知何故。③ 另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1992年天津古籍出版社据1928年大东书局本影印本。① 除稿本与影印本外,通行本尚有《集成》第十册本。① 20世纪30年代,日本之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利用日本退还我国之庚子赔款为经费,提出编撰一部《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计划。这一计划构成了孙楷第的广泛收集与梳理小说戏曲资料、并确立小说戏曲目录学的直接动因。② 目录中作《敬寿碑》一卷、《逍遥亭》一卷、《三缘报》一卷。③ 后收入王卫民编《吴梅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④ 分杂剧、传奇、曲选三部分,其中收清杂剧30种,传奇约190种。⑤ 《拾遗》系伯英据《传奇汇考》辑录而为大东书局版《曲海总目提要》所未收或释文差别较大的若干条,汇集成书。1959年再版时,又加补充,定名为《曲海总目提要补编》。⑥ 此书分三卷,上卷为杂剧,中卷为传奇,下卷为乱弹。① 主要取材于诗、文、词集、诗话、杂著、方志、书目、小说、戏曲诸书,且所录主要集中于未见诸著录者及无传本者,故不少均称罕见。收入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1979年版。② 收入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1979年版。③ 是书系严氏研究清代戏曲的札记,涉及近四十种戏曲,简括其内容、考订其本事、序列其版本等等。收入严氏《元明清戏曲论集》,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④ 收录明清传奇约五十种,介绍其版本、牌调、脚色、本事等,间录其曲文。⑤ 此书凡三卷,据《扬州画舫录》《燕兰小谱》之成例,归戏曲为花雅二部,另以音乐、韵学、弹词等别归为其他类。⑥ 本书主要论及西皮、二黄及清朝流行诸种声腔的渊源、变迁及兴衰,兼考清乾隆年间13位京剧名伶。⑦ 本书据升平署档案,著录乾隆以来至宣统时“内廷供奉”之演员、乐师及检场、管箱等。① 凡六卷,分引论和生、旦、净、丑、场面五类。辑录清乾隆以来有关安徽籍昆剧、京剧艺人的资料。② 另外,傅惜华还编有《子弟书总目》和《北京传统曲艺总录》。③ 连载于《戏曲》第1卷第1、2、4、5期,1942年1—5月。① 收入作者《中国古典戏剧论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5年版。① 例如,解放后,展开了广泛挖掘地方戏曲的运动,在此基础上,先后出版了《京剧丛刊》(50册)《京剧汇编》(160册)《中国地方戏曲集成》(14卷),各省市陆续整理了各种地方剧种的剧目,如评剧、汉剧、秦剧、桂剧、婺剧、天沔花鼓等,并编印了有关的选集,如《湖南戏曲传统剧本》等等。个人所撰则有陶君起《京剧剧目初探》(中国戏剧出版社1963)等等。由于地方曲目非本文绍介之重点,暂不加详细说明。② 傅氏一书于卷六“清末时期杂剧家作品”著录159种,附录《清末至建国前杂剧简目》著录78种,全书著录近代杂剧共237种。傅氏在著录时,不论存佚,也不论经眼与否,但以求全为首务,因此,所录数量较丰,基本反映了近代杂剧的发展。① 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所附“近代部分”也收录至1949年。② 参见作者所撰博士后出站报告《晚清民国戏曲研究》(未发表)第25页。该论文是在其博士论文《近代传奇杂剧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进一步扩充而成,后者第九章“新见剧本介绍与有关史实考辨”序列其新见近代传奇杂剧13种颇详,并对近代曲家曲目做有若干考辩,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