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与社会文化·清代刻书、藏书与文学·内府整理编印文学总集、别集·内廷编刻文学著作集

清代文学与社会文化·清代刻书、藏书与文学·内府整理编印文学总集、别集·内廷编刻文学著作集

傅增湘比较明清两代刻书的发展,认为清代刻书特别是内廷刻书成绩很大。他说:“余尝谓有清一代,文治之盛,远迈前古,即以刻书言之,亦迥非明代所能几及……至圣祖御极,研精性理,博综词章,旁涉天文、历算、格致、物理,靡不贯通。凡纂修编订之役,皆妙选儒臣,专领其事,一时鸿才硕彦,若李光地、徐乾学、王鸿绪,熊赐履诸人,各用其所学,勒成简编,而缮手剞工,亦精妙独绝。”至于内库书籍,他称乾隆时最为发达。大致有三类,一为写本,如御制诗文,二为活字本,如乾隆时之聚珍版丛书,三为刊本,如武英殿刻本、扬州诗局本、袖珍本等。到了道光咸丰以后,内廷刻印书籍逐步冷落。

内廷编刻一些文学总集、别集,最初是出于保存性目的的,如一些御制文集之类。随后,则逐步扩大到编制文学总集,或综合,或专题,有些是通记整代文献,有些则是推荐某类、某种文献。可以说,内廷编刻的文学典籍,已经形成系统,成绩相当可观。

保存性文学总集,大多是历代君王的诗文作品,如康熙帝《御制文集》40卷,收康熙元年(1662)至二十二年的各种文件批示的文字及诗赋;康熙帝《御制文二集》50卷,收康熙二十二年至康熙三十九年所作诗文;康熙帝《御制文三集》50卷,收康熙四十年至五十年所作诗文。康熙帝《御制文四集》36卷,则是雍正时收集康熙五十一年以后康熙所作诗文、杂著,这些文集大量是敕谕等公文批件文字,从保存文献的角度,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另外一种情况,从当时编集刻印目的看也是纯粹保存性质的。《国朝宫史》和《续编》记载,乾隆帝弘历有《御制文初集》30卷,收文五百七十余篇;《二集》44卷,收文达四百一十余篇;《三集》16卷,收文一百余篇。自认为作诗最多的弘历,有乾隆《御制诗初集》48卷,收乾隆元年(1736)至乾隆十二年时所作诗;乾隆《御制诗二集》100卷,收乾隆十三年至乾隆二十四年所作诗。乾隆 《御制诗三集》112卷,收乾隆二十五年至乾隆三十六年所作诗;乾隆《御制诗四集》112卷,收乾隆三十七年至乾隆四十八年所作诗;《御制诗五集》100卷,收乾隆四十九年至乾隆六十年所作诗。此外还有《诗文余集》22卷,有文2卷,诗20卷。乾隆自称所作诗总数达41800首,超过白居易陆游,甚至可与《全唐诗》所收四万八千多首不相上下。但是,历史自有公论,社会鉴别是最为准确的,在社会生活中,弘历所作诗歌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此后,历朝沿袭此例,帝王均有文集、诗集的编印。

清廷编刻的文学总集、别集,最值得称道的是组织力量整理前代遗留的文学典籍,如从《永乐大典》等类书中辑出已经散佚的文集,并广为刻印流传,甚至专门组成文学典籍整理的机构如《全唐诗》《全唐文》的编辑机构,或由翰林院等专事编辑事务,故清代出现一批以保存文献为目的的重要总集和作家诗、文别集,有些单行印刷,有些则编入丛书中,为千秋万代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

清代内廷编撰的比较有影响的诗文总集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内廷编的《古文渊鉴》64卷,此书虽称御选,实由内阁学士徐乾学等所编。究其编撰意图,在于提供一种古文范本。康熙在为此书所作序中称:“朕留心典籍,因取古今之文,自春秋以迄于宋,择其辞义精纯可以鼓吹六经者,汇为正集。即间有瑰丽之篇,要皆归于古雅,其绮章绣制,弗能尽载者,则列之别集。旁采诸子,录其要论,以为外集。”按这种考虑,再加上正文外还有补充注释,往往就提供出一种标准文章选集。故《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该书是“词类之金桴,儒林之玉律”。正是出于提供范本的目的,选本的编辑是不停顿的,如康熙四十五年刻的《御定佩文斋咏物诗》486卷。刻于康熙四十六年的《御选唐诗》32卷附录3卷。到了乾隆时,更有《御选唐宋文醇》58卷,《御选唐宋诗醇》47卷等。

清代内廷编撰的文学总集,尤以保存文献为主的大部头集子为著。康熙四十四年(1705)春,康熙命曹寅等于扬州组织《全唐诗》编撰机构,利用明胡震亨所编唐诗汇编本和季振宜新编唐诗辑本为基础,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于康熙四十五年编成了基本上收集唐代流传下来的诗歌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共收集诗人二千二百余,并附以小传的《全唐诗》900卷。这部书包括唐代还涉及五代各个诗歌种类,作者涉及帝王将相,各代各家以至名媛、僧道诸色人等,应该说是唐诗从流传至清代保存、整理上的一次总结,同时也为唐诗研究与普及做出杰出贡献。《四库全书总目》在评论此书时称:“义例乃极谨严,至于字句之异同,篇章之互见,根据诸本,一一校注,尤为周密。得此一编,而唐诗之源流正变,始末厘然。”虽然《全唐诗》的错误缺失是存在的,但《全唐诗》保存唐诗文献的价值是不容置疑的。除了《全唐诗》的编撰外,康熙年间,还辑纂了大量各代各体文学文献的大部头总集。《历代赋汇》140卷外集20卷选句2卷补遗22卷,康熙四十五年编定。《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上起周末,下讫明季,以有关经济学问者为正集。分三十类,计三千四十二篇。其劳人思妇,哀怨穷愁,畸士幽人,放言任达者,别为外集,分八类,计四百二十三篇”。又加上其他片语单词者编为逸类。这就是说,此书编辑上完全是从赋这种文体的沿革和影响出发,企图集中此体于一编。此外还有《御定历代诗余》120卷,康熙四十六年编定。此书收录唐代至明代1540调九千余首词,共100卷,另附词人姓氏10卷,词话10卷。虽不能说完备,但大致从此可看出词风之演变,而历代精华之作基本具备。

此外,清内廷还辑录了若干的诗词总集,如收集清代前少数民族建国时的各种诗歌,如《御定全金诗》74卷,康熙五十年编定,收诗一千九百余首,共有作者二百四十余人,可视为金朝诗歌之较为完备者。又有《御定四朝诗》312卷,康熙四十八年编定。此书共收宋诗78卷,金诗25卷,元诗81卷、明诗128卷,收入共七百多年中五千多人的诗作。编者本意可能在于把诗歌从唐代后的发展做一清理,对于读者来说,可“沿波以得奇,于诗家正变源流,亦一一识其门径”。但是,我们更看重的在于此书汇辑了部分金元两朝诗歌,这对于中国文学发展中少数民族文学遗产的清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嘉庆十三年(1808)至嘉庆十九年,内廷又沿袭前代故事,组织编撰了《全唐文》1000卷。此书收集唐代(包括五代)3042位作者,18488篇作品。这部总集从书名上也可看出,是承继康熙《全唐诗》的传统而作的。其主要特点在“全”上是很突出的。此外,并注意对作品的校勘整理,为后人提供了一部比较完全的唐代文章总集。虽然该书也存在遗漏和缺失,但仍然是一部值得重视的总集。

注释

① 傅增湘《藏图群书题记·故宫殿本书库目录题辞》第108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① 《国朝宫史》《国朝宫史续编》,各集所收诗与弘历《鉴始斋题句》所说微有不同。① 《国朝宫史·书籍十二》,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②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五《全唐诗提要》。①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五《历代赋汇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