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诗学的基本观念。语出《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上古时代,诗乐一体,类似现代的歌曲,“诗”就是歌词,歌词表达意义,这就是“诗言志”的本义。《史记·五帝本纪》就作:“诗言意。”上古时代的乐歌后来被汇编为《诗经》,孔子曾以它作为教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又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就将诗人所表达的意思“纯洁”化了。汉代经学家认为古诗有三千篇,孔子取其“可施于礼义”者,删定为三百篇,编为《诗经》,以垂教后世,甚至认为:“《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就将诗人所言之志“崇高”化了。出于汉儒之手的《诗大序》更明确地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又说:“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这样,所谓“诗言志”就变成一个具有确定的政治和伦理内涵的命题,即诗应该表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而非“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也就是说,自从孔子以后,儒家就给“诗言志”这一本来没有特定内涵的表述注入了政治和伦理的意义,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基本命题,现代学者朱自清曾将其称作中国历代诗论“开山的纲领”。简言之,“诗言志”说的是表现“德性”,表现“志意”,翻译成现代语就是:道德情怀和政治思想。于是在魏晋时代,陆机提出“诗缘情”的说法,主张诗表现个人的情感,与传统观念相对抗。尽管如此,“诗言志”的正统地位却难以动摇,因为在传统社会中,绝大多数诗作者并非今天所谓“诗人”,而是官员或候补官员,他们更多地是将诗作为表达政治抱负甚至政治见解的一种工具。
更多信息
相关文章
更多栏目
-
[文学词典]
[小令词精华]
[诗学诗律]
[诗体]
[诗词平仄]
[诗词格律]
[诗词韵律]
[诗词对仗]
[诗词修辞]
[诗词创作]
[诗词鉴赏]
[家庭教育]
[小学诗词]
[宋词三百首]
[唐宋诗选]
[古诗鉴赏]
[初中诗文]
[演讲名篇鉴赏]
[现代诗文]
[楚辞鉴赏]
[金瓶梅文学鉴赏]
[古诗文阅读]
[汉魏古诗]
[论语鉴赏]
[四书五经]
[道德经读后感]
[庄子名篇]
[诗经赏析]
[经典诗词]
[文学掌故]
[明清小说]
[名画欣赏]
[诗人小传]
[经典短文]
[诗词典故]
[历史典故]
[文学典故]
[宋词典故]
[词牌格律]
[宋词艺术]
[唐宋词评]
[唐诗鉴赏技巧]
[古文小说]
[作品简析]
[小说辞典]
[史记鉴赏]
[人间词话]
[金刚经鉴赏]
[法华经鉴赏]
[西游记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