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差以毫厘谬千里》什么意思|出处|释义|例句|用典

诗词典故·差以毫厘谬千里

【出典】 《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徐广曰:‘一云“差以毫厘”,一云“缪以千里”。’”按,豪,通毫;缪,通谬。

【释义】 《周易》有“差以毫厘,谬以千里”语,谓事物开头稍有偏差,其结果就会造成很大错误。

【例句】 ①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 差以毫厘谬千里。(辛弃疾《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1956)这里用以比喻贤者愚者之间的差别,其始相差无几,而愈后相差愈大。②只因差失在毫厘,野战更宜仔细。(萧廷之《西江月》[莫问九三二八]2778)这里用以警诫野战要慎于起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