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典故·羊质虎皮
典源出处 《扬子法言·吾子》:“或曰,有人焉曰: 云姓孔而字仲尼,入其门,升其堂,伏其几,袭其裳,则可谓仲尼乎?曰: 其文是也,其质非也。敢问质。曰: 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三国志·吴书·王蕃传》注引,《吴录》:“ (孙) 皓每于会,因酒酣,辄令侍臣嘲谑公卿,以为笑乐。万彧既为左丞相,蕃嘲彧曰:‘……彧出自溪谷,羊质虎皮,虚受光赫之宠,跨越三九之位……’”
释义用法 羊披上虎皮,看起来像老虎,但见到草就想吃,见到豺狼就发抖。后以此典形容虚有其表,本质难掩。
用典形式
【羊质】 唐·皮日休:“谁能变羊质,竟不获骊珠。”
【壮虎皮】 唐·李商隐:“曲艺垂麟角,浮名壮虎皮。”
【虎皮羊】 唐·李商隐:“惊疑豹文鼠,贪窃虎皮羊。”
【羊儇虎蒙】 宋·苏轼:“龙因尝鱼服,羊儇或虎蒙。”
【虎皮难裹羊质】 宋·汪元量:“白茅安用红锦包,虎皮难以裹羊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