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典故《於陵拾李》什么意思|出处|释义|例句|用典

诗词典故·於陵拾李

典源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晋·皇甫谧《高士传》:“陈仲子者,齐人,其兄戴为齐卿,食禄万钟。仲子以为不义,将妻子适楚,居於陵,自谓於陵仲子,穷,不苟求不义之食,遭岁饥,乏粮三日,乃匍匐而食井中李实之虫者,三咽而食。”

释义用法 陈仲子是齐国的高士,逃遁至於陵隐居。遇到荒年,绝粮三日,爬到井边去吃虫吃剩的李子,才得以活命。后以此典形容贫士生活穷困至极。参见“灌园逃公卿”。

用典形式

【半李咽】 明·徐渭:“一生余肮脏,半李咽蛴螬。”

【陈仲井】 清·赵执信:“屦隘晏子居,水渫陈仲井。”

【啖螬李】 元·耶律楚材:“人间平地风波起,反笑於陵啖螬李。”

【三咽李螬】 唐·柳宗元:“退想於陵子,三咽资李螬。”

【於陵拾李】 南朝梁·何逊:“灵辄困桑下,於陵拾李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