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典故·西施倾吴
典源出处 汉·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十二年,越王谓大夫 (文) 种曰:‘孤闻吴王淫而好色,惑乱沉湎,不领政事。因此而谋,可乎?’种曰:‘可破。夫吴王淫而好色,宰嚭 (pi) 佞以曳心往献美女,其必受之。惟王选择美女二人而进之。’越王曰:‘善。’乃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縠,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乃使相国范蠡进曰:‘越王勾践窃有二遗女,越国洿下困迫,不敢稽留,谨使臣蠡献之,大王不以鄙陋寝容,愿纳以供箕帚之用。吴王大悦,曰:‘越贡二女,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子胥谏曰:‘不可,王勿受也。臣闻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桀易汤而灭,纣易文王而亡,大王受之,必有后殃。臣闻越王朝书不倦,晦诵竟夜,且聚敢死之士数万,是人不死必得其愿,越王服诚行仁,听谏进贤,是人不死必成其名; 越王夏被毛裘,冬御絺绤,是人不死必为对隙。臣闻贤士国之宝,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吴王不听,遂受其女。越王曰:‘善哉。’”汉·袁康 《越绝书》 卷十二亦载此事: 申胥进谏,“吴王不听,遂受其女,以申胥为不忠而杀之。越乃兴师伐吴,大败之于秦余杭山,灭吴,禽 (擒) 失 (夫) 差而戳太宰嚭与其妻子。”
释义用法 西施,又称西子,春秋时越国美女,曾在江边浣纱。越国为吴国所败,越王勾践使范蠡寻得西施和郑旦,进献吴王夫差。夫差淫而好色,不听劝谏,遂受其女,并为西施修筑馆娃宫(唐·陆广微 《吴地记》载,吴人呼西施作娃),宫中有响屟廊(又称屟廊,宋·范成大》《吴郡志》:“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屟,廊虚而响,故名。”),附近的采香径诸胜亦为西施游玩之处。吴王终日沉湎酒色,不思国事,而越王勾践却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最终灭吴复仇。后用为君主荒淫,为女色所惑,终使国家倾覆的典故; 也指施用美人计,以便积蓄力量,最后消灭敌国; 亦以西施泛称美女。
用典形式
【西子】 唐·元稹:“敛黛吞声若自冤,郑袖见捐西子浣。”宋 ·王沂孙:“姑苏台下烟波远,西子近来何许?”宋·汪元量:“玉砌雕栏,见吴宫西子,一笑嫣然。”
【西施】 唐·李白:“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唐·皮日休:“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宋·苏轼:“却遣姑苏有麋鹿,更怜夫子得西施。”
【响屟】 清·赵执信:“细腰本自章华爱,妙舞还从响屟分。”
【香径】 唐 ·杜牧:“香径绕吴宫,千帆落照中。”清 ·吴伟业:“香径尘生鸟自啼,屟廊人去苔空绿。”
【娃宫】 唐·皮日休:“半夜娃宫作战场,血腥犹杂宴时香。西施不及烧残蜡,犹为君王泣数行。”
【馆娃】 元·张翥:“馆娃归,吴台游鹿; 铜仙去,汉苑飘萤。”
【屟廊】 明 ·刘崧:“鸳鸯飞去屟廊空,犹唱吴宫旧时曲。”清·庞鸣:“屟廊移得苎萝春,沉醉君王夜宴频。台畔卧薪台上舞,可知同是不眠人。”
【吴宫妃】 唐·王维:“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采香径】 唐·李商隐:“吴王采香径, 失路入烟村。”明 ·陆钰:“此地是耶非? 千载依依。采香径外越来溪。”
【响屟廊】 唐·皮日休:“响屟廊中金玉步,采苹山上绮罗身。”
【浣纱人】 宋 ·潘䄱:“自浣纱人去后,落日平芜,行云断,几见花开花谢。”
【浣纱石】 明 ·陈子龙:“浣纱石在无亡国,铸像金多失霸才。”
【馆娃宫】 唐·白居易:“馆娃宫深春日长,乌鹊桥高秋夜凉。”明 ·陈子龙:“馆娃宫里能相忆,明月还应照浣纱。”
【屟响廊】 宋·苏轼:“梦觉还惊屟响廊,故人来炷影前香。”
【西施倾吴】 唐·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回廊响屟】 清·黄遵宪:“画阁垂帘别样深,回廊响屟更无音。”
【名娃金屋】 宋·吴文英:“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响屟长廊】 明 ·唐寅:“响屟长廊故几间,于今惟见草班班。”
【浣纱神女】 唐·鱼玄机:“吴越相谋计策多,浣纱神女己相和。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
【馆娃歌舞】 明 ·陈子龙:“君不见馆娃歌舞随君之,无情欢笑安足恃。”
【浣纱倾敌国】 宋·刘筠:“欲选浣纱倾敌国,越王更起近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