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典故·日近长安远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 ·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一作出 《语林》。
释义用法 晋明帝幼时,坐其父元帝膝上,元帝问他,长安与日哪个远,回答日远,没听说人从日边来的。第二天会群臣时又问他,却回答日近,问他为什么改了,他说举目只看见日,看不见长安。后以此典指向往京都而不得至; 或表现不得皇帝召见赏识,功名事业无法实现; 或反其意用之。
用典形式
【长安日】 唐·岑参:“长安不可见,但见长安日。”宋 · 辛弃疾:“今宵池上蟠桃席,咫尺长安日。”
【长安远】 唐 ·温庭筠:“相思休话长安远,江月随人处处园。”宋·张孝祥:“秩秩宾筵,玉谭春涨玻璃满,旆露风卷,可但长安远。”
【长安近】 唐·王维:“若道长安近,何为更不来?”清 ·赵翼:“空悬望眼长安近,欲返遗骸蜀道难。”
【知日近】 清·黄遵宪:“举首长安知日近,肯留河上再迁延。”
【长安不见】 唐·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宋·刘克庄:“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 长安不见,北望迢迢。”清 ·顾炎武:“我望长安犹不见,愁君何处访慈颜。”
【举头见月】 唐 ·张祜:“举头唯见月,何处是长安。”
【日近长安远】 宋·辛弃疾:“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出门望长安】 清·黄遵宪:“出门望长安,远在天尽头。”
【洛阳远如日】 南朝梁·费昶:“洛阳远如日,何由见宓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