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艺术技巧·立意切题《实起虚接》原文|注释|赏析

立意切题《实起虚接》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此首前两句就题起,实写法;后两句从题外另生一意,虚写法。凡落笔总宜于虚处摩荡,所谓翻空而易奇,语征实而难巧也。(朱宝莹《诗式》卷二)

【诗例】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解析】

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总是实(现实的直接性)与虚(间接性的联想与想象)的和谐统一。我国古代文艺家认为诗歌创作不宜太实,虚实结合,才能成为好诗。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写景述事,宜实而不泥乎实。有实用而害于诗者,有虚用而无害于诗。此诗之权衡也。”谢榛还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 ‘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司空曙曰: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何以“司空为优”呢?显然,司空曙的两句诗除两幅画面(具体的、实的景物)外,还包含有第三个意义(人的情思),这种写法,古人概括为“化实为虚”,亦即黄宗羲在《景州诗集序》中说的“以景为实,以意为虚”。岑参的这首《山房春事》也是化实为虚的范例。

“梁园”是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的一座豪华宫苑,又名兔园,俗名竹园,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东。据《西京杂记》载,梁园内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山水亭台,佳木奇花,珍禽异兽,应有尽有。当年,梁孝王在此延揽宾客,枚乘、司马相如等一代文豪都曾应召而至。每当春日来临,这里百鸟争鸣,繁花似锦,朱轮华毂,川流不息,衣冠往来,笙歌时起。随着岁月流逝,昔日繁华如过烟云,俱为乌有。诗人游历此地,有感于今昔巨变,遂作此诗。

诗歌以实写领起,开头两句描绘出远眺所见的萧条之状:仰望空中,乌鸦在暮色中扑翅乱飞;极目平视,偌大个名园遗址唯见两三户人家。句中引人注目的是“乱飞鸦”和“三两家”,前者暗示园废无人,后者则表明豪华宫观荡然无存。作者将暮色苍茫中的寻常景物捕捉入诗,画面虽是具体而直观的,但极富深意。这块历史上的名胜之地,昔日舞影翩跹,彻夜笙歌,眼下乌鸦乱飞,聒噪一片;昔日楼台结绮,延亘几十里,如今落得寻常人家,寥寥数户。两幅画面就像电影中的蒙太奇,引导读者在具体的形象中领悟到一个历史真实——岁月无情,繁华易逝。

名园已废,繁华已歇。诗的下半首倘若拘泥于目力之所见,就眼前的衰败之状再作渲染,或许会落入浅露平实的窠臼。末二句妙在化实为虚,虚处见意,把笔触转向名园遗址上繁花缀枝的“庭树”。诗人情由境迁,想象庭树早在名园盛时就已遍植园内,如今,曾在树下纵情作乐的公子王孙早已不复存在,然而庭树历尽沧桑,至今葱茏,它们不知豪奢已逝,人已去尽,依旧在春风吹拂之际,开出当年的繁花。两句中 “不知”与 “还发”一呼一应,开合相关,既赋予庭树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又足以唤起读者对昔盛今衰、沧桑巨变的深沉思索。岑参此诗以实写起,以虚写结,虚因实的规范而不空不玄,实因虚的联想生发而避免了遗神取貌。虚实相生,大大开拓了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