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艺术技巧·抒情写景《彼我互挽》原文|注释|赏析

抒情写景《彼我互挽》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前解(金圣叹称律诗前两联为前解,后两联为后解——笔者注),极写己之倾倒于李,后解,极写李之倾倒于己。(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卷六)

【诗例】

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

韩愈

浊水污泥清路尘,还曾同制掌丝纶。

眼穿长讶双鱼断,耳热何辞数爵频。

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

知公不久归钧轴,应许闲官寄病身。

【解析】

“彼我互挽”为诗歌中的一种写情手法,即诗中写两人间之情,不单从一方写,而从双方着手,既写我对彼之情,也写彼对我之情。这样,从两个角度写,我中有彼,彼中有我,互相生发、映衬,把感情抒写得充分、饱满。这种手法符合生活的辩证法。因为,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都是双方面的。它的表现,都是在互相抒发、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一种特定感情形态。只有捕捉和反映了这种特定情态,才能把情抒写得真切而鲜活。彼我互挽的手法多见于宴饮诗。

《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诗中的李相公,即李逢吉。元和十一年(816年)正月,韩愈为中书舍人,同年二月,李逢吉自舍人拜相。此诗可能为韩愈宴别李逢吉所写。

诗的前两联,从我着笔写彼,从几个方面写出韩愈对李逢吉的倾倒,写得直露情浓。首句从比喻中,写出两人差别之大,突出李逢吉人品之清高,表露了韩愈的倾慕之情。次句说明两人曾同任要职。“丝纶”原是比喻皇帝一句极细微的话,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后称皇帝的诏书。这句暗示出两人在尽心尽职中增进了友谊。三句写别后韩愈盼李逢吉的书信,直到望眼欲穿。“双鱼”即书信,“双鲤鱼,藏书之函也,其物以两木板为之,一底一盖……分之则为二鱼”(闻一多《乐府诗笺》)。这句以略带夸张的写法说明韩愈想念之深。四句写席上宴饮之欢,已酒醉“耳热”,尚不辞杯,盖因老友重逢,甘心饮一醉。这四句,在时间上,从昔日——别后——再逢,在内容上,从人品、职守、思念、欢饮几个方面,写尽了韩愈对李逢吉的倾倒,写得笔畅墨酣,颇有感染力。

第三联,从彼着笔写我,写李逢吉对韩愈的倾倒,写得含蓄。五句写李逢吉留席欢饮,从宵达旦。六句写满座喧春,主宾十分惬意。这两句,从时间和气氛上写出李逢吉对韩愈的倾倒。末联为韩愈提出要求,请李逢吉帮他病身得迁。“钧轴”指为掌握国家大权的人,诗中指李逢吉拜相。正因为两人相知甚深,互相倾倒,此一请求就无摇尾乞怜之状,而是坦诚相见的直道胸臆。

诗人以彼我互挽手法,把两人的笃深友情,写得洋溢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