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典故·叱起仙羊石
【出典】 晋·葛洪《神仙传》卷二《黄初平》:“黄初平者,丹谿人也,年十五而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不复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寻索初平,历年不得。后见市中有一道士,初起召问之。……道士曰:‘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姓黄字初平,是卿弟非疑。’初起闻之,即随道士去求弟,遂得相见。悲喜语毕,问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东耳。’初起往视之,不见,但见白石而还。谓初平曰:‘山东无羊也。’初平曰:‘羊在耳。兄但自不见之。’初平与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初起便弃妻子,留住,就初平学,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岁,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初平改字为赤松子,初起改字为鲁班。”(据《说库》本)按,黄初平一作皇初平。
【释义】 道教传说,黄初平(皇初平)牧羊遇道士,入金华山学道。四十余年后,其兄初起入山找到初平,询问所放之羊。初平叱曰:“羊起。”山上白石变成数万头羊。兄弟二人遂在山中服松脂茯苓,成为仙人。后世常用此事作为咏神仙、道术的典故。
【例句】 ①功名外物,何必累冲襟,炼丹井,叱羊山,寻个修真伴。(曹冠《蓦山溪·九日》1537)这里以“叱羊山”喻指求仙学道。②稳驾大鹏八极,叱起仙羊五石,飞佩过丹丘。(李昴英《水调歌头·题斗南楼和刘朔斋韵》2871)这里合用本典与“羊衔新穗”典,表示施展仙术,漫游仙界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