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典故·竹西歌吹
【出典】 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见《全唐诗》卷五二二)
【释义】 杜牧诗描绘扬州禅智寺之幽寂,诗末以寺西扬州繁华市区的歌吹之声相映衬,有“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之句。宋人常化用此语咏扬州。
【例句】 ①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苏轼《南歌子·游赏》292)这里化用杜牧诗语衬托游赏杭州十三楼时的感受。②又拥竹西歌吹,僧老木兰非。(晁补之《八声甘州·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553)这里用本典表明苏轼来到扬州任职。③吴霜点鬓,流落共天涯,竹西路。(晁补之《蓦山溪·和王定国朝散忆广陵》566)这里用本典表现对广陵(扬州)的追忆。④竹西歌吹,不堪老去重忆。(曾觌《念奴娇·赏芍药》1311)这里用本典作为扬州(以芍药闻名)的标志,切合赏芍药。⑤欲入鹓行仍缓带,聊抚竹西歌吹。(曾协《酹江月·扬州菊坡席上作》1358)这里用本典切合崔与之(菊坡)帅扬州。⑥还更腰金骑鹤,引竹西歌吹。(赵长卿《好事近》 [江上一江楼]1819)这里用本典作为扬州的标志,切合寿主任官之地。⑦竹西歌吹,理新曲、人在春楼。(高似孙《金人捧露盘·送范东叔给事帅维扬》2269)这里用本典描绘设想中范氏任官扬州的生活。⑧漫怅望、竹西歌吹。老矣应无骑鹤日,但春衫点点当时泪。那更有,旧情味。(刘克庄《贺新郎·客赠芍药》2627)这里用本典切合扬州。⑨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吴文英《杏花天·重午》2940)这里活用本典表现对昔日相恋歌妓的相思之情。⑩愁未醒,记竹西歌吹,柳下人家。(尹济翁《声声慢·禁酿》3256)这里活用本典表现对风流浪漫生活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