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真假李逵》解说与赏析
《水浒传》第43回“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从这个回目中即可看出,作者是把“假李逵”李鬼与“黑旋风”这个真李逵对照起来描写的;在同一回中还写了李逵有个当长工的哥哥李达。李鬼、李逵与李达,不仅在艺术上有相互衬托、对照的作用,而且他们分别代表了三条不同的人生道路,三种不同的典型意义,表明了作者对李逵形象的充分肯定和热烈颂扬。
李逵不只是个英勇无畏、奋勇冲杀的硬汉子,而且还有一副慈悲善良、救人急难的软心肠。他怀着一片孝心,不惜冒着被官府通缉的危险,回家接母亲到梁山泊过几天快活日子。不料途中遇到一个拦路抢劫的人,此人“手里拿着两把板斧,把黑墨搽在脸上”,冒充是黑旋风李逵,李逵一看他是“学老爷名目,在这里胡行”,便“挺起手中朴刀,直奔那汉”,把他搠翻在地,告诉他:“我正是江湖上的好汉黑旋风李逵,便是你这厮辱莫老爷名字。”这时他才供认他的真实姓名叫李鬼,是“盗学爷爷名目,胡乱在此剪径”。李逵便斥责说:“叵耐这厮无礼,却在这里夺人的包裹行李,坏我的名目,学我使两板斧,且教他先吃我一斧。”说着他就“劈手夺过一把斧来便砍”。这里作者通过李逵一再斥责李鬼拦路抢劫的行径是“辱莫老爷名字”,是“坏我的名目”,显然是要以此划清真假李逵的界限,驳斥封建统治阶级把李逵等造反者诬蔑成盗贼寇匪的恶毒伎俩。就在这之前,李逵在沂水湾西门外看到通缉宋江、李逵等人的官府榜文上,不是还称他们为“正贼”、“从贼”么?真假李逵的鲜明对照,就说明真正的造反者李逵,跟拦路抢劫的李鬼是有本质区别,水火不容混淆的,封建官府给李逵等戴上“贼”的帽子,那完全是统治阶级对造反者的诬蔑。这对当时广大读者认清李逵等造反者的革命本质,划清造反者与盗贼寇匪的界限,荡涤封建统治阶级泼在造反者身上的污水,显然有着不可低估的重大意义。
尽管李鬼冒充李逵拦路抢劫,是对李逵名声的莫大破坏与侮辱,但是当李逵听到李鬼谎称“爷爷杀我一个,便是杀我两个”。“小人本不敢剪径,家中因有个九十岁的老母,无人养赡,因此小人单题爷爷大名吓唬人,夺些单身包裹,养赡老母。其实并不曾敢害了一个人。如爷爷杀了小人,家中老母,必是饿杀。”他便马上放下已经举起的板斧,自肚里寻思道:“我特地归家来取娘,却倒杀了一个养娘的人,天地也不佑我。罢,罢! 我饶了你这厮性命。”他不但没有杀李鬼,还送给他“十两银子做本钱”,叫他去“改了业养娘”。这不但更加突出了李逵的孝心和善良性格,而且也进一步说明,李逵刚才之所以要杀李鬼,绝不仅仅是因为他坏了李逵的名声,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剪径害人,所以当他声称“并不曾敢害了一个人”,抢劫又是为了“养赡老母”,李逵便立刻饶了他,并拿出银子来帮助他。
可是李逵毕竟太善良了,他的好心并没有得到好报。当他走到山凹里两间小屋内拿钱买点酒饭吃时,恰巧听到李鬼回来告诉他的妻子如何骗李逵“家中有个九十老母,无人养赡”,并商议要用麻药来害李逵,这才使李逵不得不把李鬼杀了,并“去李鬼身边搜了那锭小银子”。这既进一步突出了李逵的纯朴,他自己有孝心,便轻信李鬼也有孝心,又揭示了李鬼狡猾、狠毒的本质,李逵饶了他性命,送了他银子,他却还要谋害李逵,这种人确实如李逵所说:“情理难容!”它昭示人们:对李鬼这样的坏人,绝不可轻信,绝不能讲仁慈,否则就是养虎遗患,贻害无穷;李逵与李鬼的本质区别,不仅在于他绝不干盗贼寇匪的罪恶勾当,更重要的,他正是砍杀像李鬼这样吃人的“老虎”的杀虎英雄。
李逵在杀了李鬼之后,便回家接母亲。从此,作者又转入了李逵与李达的性格对照。李逵是个造反英雄,而他的当长工的亲哥哥李达,却是胆小如鼠的奴才。他对哥哥非常有礼貌,一见面“便拜道:‘哥哥,多年不见。’”而他的哥哥李达对他则粗暴无礼,一见面便“骂道:‘你这厮归来则甚?又来负累人。”他怕李逵造反,使他受到连累。好在作者并不是把李达这个人写得很坏,而是写出了李达这种粗暴无礼的态度,完全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造成的。如作者写李达诉说道:“当初他打杀了人,把我被枷带锁,受了万千的苦。如今又听得他和梁山泊贼人通同,劫了法场,闹了江州,现在梁山泊做了强盗。前日江州行移公文到来,着落原籍追捕正身,却要捉我到官比捕,又得财主替我官司分理,说他兄弟自十年来不知去向,亦不曾回家,莫不是同乡同姓的人冒供乡贯?又替我上下使钱,因此不吃官司杖限追要。现今出榜赏三千钱捉他。你这厮不死,却走家来胡说八道!”李逵劝他“哥哥不要焦躁,一发和你同上山去快活,多少是好”。李达不但不听,反而“大怒”,“要打李逵”,又气恼地“把饭罐撇在地下,一直去了”。李逵判断:“他这一去,必然报人来捉我”,于是,他便给哥哥留下一锭五十两大银子,放在床上,背着娘去了。等李达到财主家报告,领着十来个庄客赶来家时,见“铁牛留下银子,背娘去那里藏了”。李达便以“这里小路甚杂为由,也不去追赶,就叫庄客各自回去了”。看来李逵和李达尽管对待造反的态度截然不同,但是兄弟情义并未泯灭。
令人感到惋惜和痛心的是,因为“李逵怕李达领人赶来,背着娘只望乱山深处僻静小路而去。看看天色晚了。”“娘儿两个,趁着星明月朗,一步步捱上”沂岭。娘要喝水,他把娘放下,自己到溪涧寻水来给娘喝。等他寻了水回来时,不料娘已经被老虎吃掉了。虽然李逵“猛拚一身探虎穴,立诛报冤仇”,但他毕竟未能对母亲尽到孝心,反而使母亲落入了虎口。如果不是李达领人赶来捉李逵,这场意外的灾难就不会发生。作者这样写,实际上也就是对李达那种为虎作伥的奴才道路的批判和否定。
在与李鬼、李达的对照、衬托之下,李逵的形象就显得更加英姿勃勃,而李鬼、李达的所作所为,则显得更加可憎、可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