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里看山图
现代·汪声远作
纸本水墨
纵一三六厘米
横三四厘米
新安画派乃文人画中之菁英,肇始于唐,畅盛于明清,顺延至近、现代,黄宾虹出,承前启后,通今古之变,崇自然,主传统,重笔墨,蔚然成大器,成为当代导引中国画健康发展的主帅。比黄宾虹年轻二十五岁的汪声远,也是位力主“传统不可丢”、作画重笔墨的新安画人。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间,他担任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和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两所院校国画系的主任,教学中强调“骨法用笔”,反复阐述“中锋为主”的画学原理,他和宾虹先生的“五笔七墨”之说遥相呼应,大声疾呼,不遗余力,足挽当时画坛颓风。
汪声远《雨里看山图》作于1941年,时年画家五十二岁,这是幅运用传统笔墨的山水画佳构。图内一人撑着一柄油纸伞,顶着大雨,行进在依山的石径上。径外边山石起伏,石隙杂树,湿翠重重,山腰间有屋数楹,隐现在丛丛雨林中,屋后高山耸起,颇见陡峻,再远处有远山数座,低昂错立。作者题上“拟夏禹玉笔”。细察之,似非拖泥带水的斧劈皴,却像元人吴仲圭的括铁皴,姑且称之为“带水括铁皴”吧!画幅下端,方笔阔墨写石块,画树叶,布苔点,悉是浓浓淡淡的粗墨大点,湿漉漉的劲笔快墨,挥洒得气旺神畅,淋漓饱满,一气呵成,宛若米南宫的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作者画雨景,既没有袭用米点落茄法,也没有斜线长笔划出倾盆大雨之状,连吴石仙式的雨景烘染法也绝不使用,可人们却会感到画中的山石、树木、径路、屋宇,无不在大雨滂沱之中,仿佛满纸笼罩着湿透透的雨水,这是汪声远画雨景全赖笔墨运行的成功处。
汪声远的笔墨,一锤定音,一笔定形,一墨定痕,笔无复笔,墨无重墨,赤裸裸来,赤裸裸去,一笔一墨,原汁原味,真正做到了一下笔即是一个判断、“形质成而性情见”(《艺舟双楫》)。
还须提到,画的左上角题有七绝一首:“看山何必待春晴,雨里看山分外明。持盖冲烟觅诗去,不知身在画中行。”何等襟怀,何等情致!我陡然想起五代前蜀韦庄《谒金门》词中的两句:“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画人词客遇雨逢水,另有一种境趣,也能供观画人来共同享受之。
雨里看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