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而起典故故事|揭竿而起释义

揭竿而起

【释义】

原意形容秦朝末期陈胜、吴广起义的情景。现在泛指人民起义。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典故】

秦朝末期,秦王残忍暴戾,为了建造阿房宫、秦始皇坟墓等,征集了二三百万的劳役,人力财力耗费无数。公元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押送九百名劳役去渔阳驻守。

这天,这些人走到大泽乡时,赶上了暴雨,路被淹没,无法继续赶路。劳役中有一个叫陈胜的,他和朋友私下商议:“这里和渔阳相距几千里,看来是无法按时到达了。我们就这样白白去送死吗?”吴广回答:“要不我们赶快逃命吧?”陈胜说:“不行,被抓回来我们也得死。怎么都是死,不如起来造反,这样总比白死好吧?百姓们受秦朝的苦也够多了。据说,秦二世篡夺了他哥哥扶苏的皇位,还有楚国有一个大将名项燕,是条汉子。我们可以以扶苏和项燕的名义起兵,号召天下百姓去攻打秦二世,这样楚国也会帮助我们的。”

于是,陈胜召集在场的劳工,说:“堂堂男子汉,即便是死也要死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都是命中注定的吗?”

大家推举陈胜、吴广为起义领袖,九百人占领了大泽乡,打着“楚国”的旗号,引得周围百姓纷纷加入。没有武器,他们就用木棒做刀枪,砍了竹子做旗杆,队伍就这样一天天壮大起来。历史上称之为“揭竿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