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风声鹤唳》释义|出处|故事|用典|

风声鹤唳

释义

也作“鹤唳风声”,常和“草木皆兵”连用。原指把风的声音、鹤的叫声当做敌人的叫喊声,疑心追兵跟进,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出处

唐·房玄龄等《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故事

淝水之战中,前秦苻坚率领八十万人马进攻晋朝。两军相逢淝水,晋将谢玄这时派出使者向苻坚的弟弟、前秦将领苻融提议,请其稍微后退,让晋军渡过河再决战。前秦大多将领纷纷拒绝,可是主将苻坚却另有想法:“不妨将计就计,引兵稍退,待晋军渡过一半时趁机消灭。”于是,前秦将士在主将的命令下开始向后撤退,谢玄等人见此良机,立即指挥兵马快速渡河,冲乱敌方队形,一路奋勇拼杀,将秦军打得大败而逃。那些四散奔逃的秦兵,听见耳边呼呼风声与鹤的鸣叫,以为是后面的晋军又追了上来,拖着疲累之身拼命逃窜,结果战死、累死、踩踏致死的加起来竟有十之七八。就这样,晋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风声鹤唳”这一成语也随之流传开来。

用典

如此接连数月,闹得两府惧怕,从此风声鹤唳,草木皆妖。

——清·曹雪芹《红楼梦》

直到后来,听到了那些风声鹤唳的传说,见到了举室仓皇的不安状态。

——郁达夫《出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