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昭君》什么意思|出处|释义|例句|用典

宋词典故·昭君

【出典】 《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参见“毛延寿”条。

【释义】 昭君,即王嫱。王嫱为汉元帝宫人,容貌美丽,举止闲雅。匈奴求婚,王嫱被遣远嫁,为南匈奴呼韩邪阏氏。后因用为咏美女或远嫁的典故。

【例句】 ①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周邦彦《水龙吟·梨花》610)这里以喻梨花,赞其姿韵佳美。②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2182)这里化用典故,用以比拟梅花。③荡子不归鸳被冷,昭君远嫁毡车发。(刘克庄《满江红》[嫌杀双轮]2619)这里举以叹惜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