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典故·长笛吹裂
【出典】 《逸史》:“(李)謩,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有故,自教坊人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皆有资业,乃醵二千文,同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风韵,尤敬人神。……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李生捧笛,其声始发之后……坐客皆更赞咏之,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独孤生乃无一言。……独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乃换之。曰:‘此至入破,必裂,得无吝惜否?’李生曰:‘不敢。’遂吹,声发人云,四座震栗。李生蹙踖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李生再拜,众皆帖息。乃散。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至,则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越人知者皆访之。竟不知其所去。”(据《太平广记》卷二○四《李謩》引)
【释义】 唐人小说云,开元年间,有十名举进士者于越州镜湖集会,请著名笛手李謩吹笛。客人独孤生艺高一筹,指出李謩之不足,他自己持笛吹《凉州》,吹至入破,笛管突然破裂,正如独孤生事前所预言。次日,独孤生即不知去向。后世常用此事作为咏吹笛的典故。
【例句】 长夜笛,莫吹裂。(辛弃疾《贺新郎·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1889)作者小序说,此词是因追赶分手后的陈亮未追到,夜宿闻邻笛而作。词中用独孤生吹笛事点明闻笛,暗寓念友之情。(参见“山阳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