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张骞》什么意思|出处|释义|例句|用典

宋词典故·张骞

【出典】 《史记》卷一二三《大宛列传》:“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匈奴)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从月氏至大夏……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汉拜骞为太中大夫……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

【释义】 西汉人张骞奉汉武帝命为征灭匈奴出使月支,两次被匈奴扣留,不失汉节。逃归后,拜太中大夫,又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因功封博望侯。后常用作建功边陲或出使异域的典故。

【例句】 近新来、又报胡尘起,绝域张骞归来未。(夏元鼎《西河》[天下事]2715)这里用本典表示渴望抗击匈奴的功臣再现于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