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甲子谈鼠
《甲子谈鼠》:我是庚子年出生的,肖鼠。今年又逢甲子,忽然想起写点应景文章,谈谈老鼠。
远古以来,我们中国人不论在文化上、在科学上,都对人类进步,作出过很多很大的贡献,但遗憾的是作为四害之首的老鼠,现在已经科学家证明,它的原生地是中国中部,而它的危害则已经遍及世界。
在我念大学的时候,老鼠的原产地是什么地方,在科学界已经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那时大部分动物学家都认为老鼠原产于墨西哥,但也有人认为原产地是中国,有些专家还认为欧洲之有老鼠,是成吉思汗西征时带到东北欧的。直到近年,由于我国考古发掘的进展,在安徽潜山发掘出了距今五千五百万年前的晓鼠和它的牙齿化石,接着,又在湖南衡东发现了距今五千万年的钟健鼠化石。经过我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学和哺乳类动物学专家的研究,证明了晓鼠是最接近鼠类祖先的动物,它的起源可能上溯到八千万年的白垩纪中期。这一判断现在已经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哺乳类动物学专家的承认,因此,老鼠这种害物原产于中国中部这种说法,似乎已经是难于推卸的了。
老鼠这东西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要举它的罪状,可能不止十条,其中最重大的,一是糟蹋庄稼,二是传染疾病。现今世界上鼠口远远超过人口,有些地方鼠口是人口的三倍乃至四倍。据一九八三年秋在安徽合肥召开的老鼠问题研究会的材料,据说地球上现有各种老鼠一百亿只,而每年被老鼠消耗的粮食为二千亿斤; 至于传染疾病,一般人只想到鼠疫,而其实,鼠类会传染多种疾病,单讲斑疹伤寒,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苏联和东欧,这种疾病就夺去了几百万人的生命。
人类是聪明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终于消灭了天花、霍乱,可是直到现在,尽管不断地发动灭鼠运动,而鼠口还在继续增加,这是什么原因? 也许可以说,这和野火烧不尽的野草有相似之处。老鼠之所以难以消灭,它的厉害之点有二: 一是生命力强,二是繁殖力强。前者是它能适应各种最恶劣的环境(甚至有人说,原子弹废墟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老鼠),和人类共处的,就是我们常见的家鼠,在田野的就是田鼠,它的牙齿特别锋利,不仅木竹建筑的房屋,连水泥墙壁它也能够打通。它聪明狡猾,古来有黠鼠之称,它不仅能挖洞,而且会积粮,我还看到过两只老鼠合作,偷走一个鸡蛋。老鼠生命力强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什么东西都吃,从五谷、蔬菜、植物根块(土豆、白薯、甜菜……),到肉类、皮骨、甚至人类穿用的皮鞋、纽扣。生殖力强,那更是近于奇迹; 一只母鼠出生后三个月就能受孕,每年可以怀胎十次,每胎可以生仔六七只以至二十只!
根据以上的特点,细菌学界泰斗真萨博士 (Zinsser) 在他的名著 《老鼠·虱子和历史》 中指出: 在所有脊椎类动物的哺乳类动物中,只有老鼠和人类有特别相似的特点。一是食物方面,一般动物草食类和肉食类是分得很清楚的。牛羊、斑马、长颈鹿等等都是草食类,虎、豹、狮子都是肉食类 (猫狗之类长期被人驯养的家畜除外),而老鼠则和人类一样,什么东西都吃,因此近年来非洲酷旱,像和其它草食动物大量饿死,而鼠类却照样繁衍,不受影响; 二是生殖方面,一般动物,多数是每年发情一次,最多也不过两次,而老鼠则和人一样,每月都可以发情,都可受孕,因此,保加利亚一位妇女一胎生了六婴,新闻媒介,就要大肆宣传,而老鼠一胎生下十六七只,谁也不会认为这是奇闻。
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千百年来未能消灭乃至控制鼠类的繁衍,这使我想起了世界上的生态平衡和某种稀有动植物的保护问题。从 《诗经》 里的 “硕鼠硕鼠,毋食我黍” 算起,中国人吃这小动物的苦头,最少也有几千年了,人口十亿,听了谁也害怕,鼠口百亿,倒反而无可奈何。这说明要保持生态平衡,必先从食物和生育这两方面着手。去年四川箭竹开花,熊猫遭灾,我们当然要全力抢救保护。但从熊猫本身来说,它们逐渐减少乃至濒于绝灭,一要怪它自己的偏食,二要怪它自己生殖力太差。我有一种痴想,万物之灵在科学昌明的时代,能不能针对它们这两个弱点下点功夫,让这种雅俗共赏、老少咸欢的动物不仅不绝灭,反而更繁衍呢? 我看是可以的,熊猫并不笨,福州和上海动物园里的熊猫都学会了杂技,我也看见过它们吃竹叶以外的食物。熊猫生殖力弱,这倒的确是个难题、生物学家是不是可以把它作为课题,认真地攻一攻这个关呢?
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一些生物要绝灭,这也是一条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恐龙这种大家伙,不是早在几千万年之前就绝灭了么? 但是对于哪些东西可以让它绝灭,哪些东西必须予以抢救,我想我们人类似乎应该有个主动的抉择,应该有个方案的。蚊子、苍蝇、老鼠是完全应该绝灭的,打麻雀则是一桩冤案,尽管平反了,但繁殖不快,还当加以保护。麻雀也是杂食鸟,主要吃的是害虫,因些它是益鸟,为了消灭害虫,为了生态平衡,我希望农村收购站不要再收禾花雀,饮食店的菜单上也应该删除这一珍肴了。
写到这里,在美国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说加州大秃鹰真的快要绝灭了,报上说,这种两翅伸开时长达三米的大鸟,现在除了饲养在动物园的之外,自然界只有十七八只了。美国是自称大力保护生态平衡的国家,加州大秃鹰为什么会遭到如此不幸呢? 其原因完全和熊猫相似,一是这种秃鹰是肉食鸟,但没有捕杀地面兽类的本领,而主要以地上的兽尸为食,工业发达,城市面积扩大,狐兔之类的腐尸少了,它的食物也相应减少,同样,它的生殖力更弱,据说它两年才生一个蛋,而这一个蛋的成活率只有百分之五十。
甲子谈鼠,却说了些对鼠不利的事,这真是没有办法。
1984年1月28日
(选自《人民文学》1984年第1期)
【赏析】
夏衍是一个多产作家,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他的散文也颇有特色。他是中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与曹禺、田汉同是三十年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他们的剧作分别代表了三十年代的三种不同的流派。他又是中国电影剧本创作的奠基者。他率领一批电影工作者完成了电影脚本由幕表到文学剧本的过渡。除此之外,他又是中国报告文学的开拓者。他写于1936年的《包身工》,至今仍被人们看作是报告文学的典范。散文在他上千万字的文学创作中只占很小的一个部分。
夏衍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而且又是一位卓越的新闻工作者。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一直从事新闻工作,担任过“救亡日报”、“华裔报”、“新华日报” 的总编辑。他本人也计算不出曾为自己主编过的报纸和其他报刊写过多少篇社论、时评和杂文。他每谈及自己的工作经历时,都自称他的专业是一个新闻记者,他的文学创作只能算是他的业余的活动,因此,即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担任了文化行政部门的领导工作,他仍不能忘情于新闻工作。仍在百忙之中为报纸写杂文、随笔。
夏衍的散文风格既有别于朱自清、闻一多、冰心诸家散文的那种以恬淡细腻、文字精致见长的风格,也不同于巴金的那种直抒胸臆的风格。夏衍的散文具有一种感情冷静、态度客观、文字严谨、叙事状物力求准确,甚至在抒情时都讲究节制与分寸的特点。这种特点显然和他的理工科出身和长期从事记者工作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夏衍的散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针砭时弊、议论政事的杂感随笔。这类散文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一类是序跋和怀念同侪旧友之作。由于他接触过的当代人十分广泛,因此这类文章在他的散文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这类文章中,他不仅记叙了他所接触过的一些政治家、艺术家,例如周恩来、瞿秋白、陈毅、廖承志、李健吾等人立身行事,音容笑貌,他还为一些曾对革命作出过贡献却遭世人误解的人辨诬,《杨度同志二三事》即其中一例。他的这类散文大多具有史料价值。另外一类则是很有卓见的科学小品,如《草木虫鱼之类颂》、《从杜鹃想起隋那》、《蓖麻颂》等等。他写抒情状物的散文,也同样写得十分严谨。这一类散文他写得简练优美,同时使人增长知识。特别是其中一些描写花卉草木的文章,读来令人感到兴味盎然。《甲子谈鼠》即属于这一类。夏衍生于1900年,也许正因为他本人肖鼠,所以他对鼠特别有兴趣。他曾写过的几篇与鼠有关的文章,如《人鼠之间》、《老鼠、虱子和历史》等。不过他对鼠绝无好感。他在这些文章中历数了鼠对人类的危害。在这些文章中,他还将老鼠带给人们的灾难与“人祸”相联系,由鼠疫联系到法西斯分子所发动的细菌战,将那些战争贩子比喻为“法西斯细菌”的传播者。这两篇文章都带有很强的政论色彩。《甲子谈鼠》倒是一篇以介绍老鼠的“身世”、特性为主的、合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炉的散文。我想青少年大概会对它感到兴趣的。(李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