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甫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长安布衣:诗人自称。比数:相比,相靠。衡门:穷人或隐居者的地方。环堵:四周的墙壁。后土:大地。
入选理由:
诗人曾经在长安过着穷困的生活,这是表现这一时期生活的作品;本篇又是描写秋雨绵绵的优秀作品。
诗词赏析 诗人科举考试不中,失去了进入仕途的敲门砖,但他又热衷于政治,于是来到京城长安,等待他的却是冷眼和失望,他自己都说是“处处潜悲辛”。仕途不顺,加上不停的秋雨,更在阴晦的心境上蒙了一层黑暗。三首《秋雨叹》都是古诗体裁。这一首换了一个韵部,正好是“雨”和“干”两个韵脚字,一个表生厌,一个表期盼,很恰当地与内容结合了。另外还有一个形式特点,首句和尾句都用问句,诗人心里充满了困惑,根本找不到出路,他对人生有很多问号,向谁问?问天?借雨问天公。浦起龙说“三叹皆寓言”,并认为本篇的结尾是“结意更远,日晦而土污,主德掩而庶事堕矣。推极言之,亦岂徒为一生叹哉”。未免求之过深,但也启发人思考,作者也许确实是借秋雨发端而感叹人生,不一定附会政治问题。诗中前四句写雨天难以出门,事实上是穷愁潦倒所致,隐含有无人帮助、无人可怜的意义。“稚子”一句写景如画,孩子们在雨中跑着玩耍,根本不知道生活的忧虑,反衬了“老夫”之忧的深沉,也是借景抒情的一招。“雨声”两句用平常的语言就准确地写出了秋雨的特点,“飕飕”传其声,“催”字逼迫着人,秋雨更使人心寒。借胡雁难以高飞而寄托人生艰难的思想情感的用意是较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