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辰翁《兰陵王》赏析|编年|考证|本事|汇评

刘辰翁《兰陵王》赏析|编年|考证|本事|汇评

丙子送春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沈边,梁雁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编年】

丙子即景炎元年(1276),是作于本年春末,地点在虎溪。吴企明注《须溪词》卷二:“丙子,时当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本词作于虎溪。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题是《送春》,词是悲宋,曲折说来,有多少眼泪。’本词实是悲叹临安沦陷,恭帝及太后随元兵北行。”《宋史纪事本末》卷一○七《元伯颜入临安》:“帝隰德祐二年春正月,遣监察御史刘岊奉表称臣于元。……二月丁酉,帝率文武百僚诣祥曦殿,望元阙上表,乞为藩辅。元伯颜承制,以临安为两浙大都督府,命忙兀台、范文虎入城,治都督府事。又令程鹏飞取太皇太后手诏,及三省枢密院吴坚、贾余庆等檄,谕天下州郡降附。……三月丁丑,元伯颜自湖州入临安城,建大将旗鼓,率左右翼万户巡城,观潮于浙江,又登狮子峰,观临安形势,部分诸将。明日发临安,阿答海等入宫宣诏,免牵羊系颈之礼,趋帝及太后入觐。太后全氏泣谓帝曰:荷天子圣慈活汝,宜拜谢。礼毕,帝与太后肩舆出宫。太皇太后谢氏以疾留内。与芮及沂王乃猷度宗母隆国夫人黄氏,并杨镇、谢堂、高应松、庶僚刘褒然三学生等皆行。”词中苏堤在杭州西湖中。《淳祐临安志》卷十《山川》:“苏公堤,元祐中苏公轼既开湖内积篈草为堤,相去数里,横跨南北两山,夹植花柳。”《咸淳临安志》卷三十二《山川》:“苏公堤,元祐中东坡既奏开浚湖水,因因以所积篈草为长堤。起南迄北,横截湖面,绵亘数里,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行者便之。”

【汇评】

卓人月《词统》卷十七:三段俱以春去唤起。峡猿之唱,征鸟踟蹰,寒云不飞。

“送春去”二句悲绝,“春去谁最苦”四句凄清,何减夜猿;第三叠悠扬悱恻,即以为《小雅》《楚骚》可也。

张宗橚《词林纪事》卷十四:按樊榭论词绝句,“《送春》苦调刘须溪”,信然。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题是《送春》,词是悲宋,曲折说来,有多少眼泪。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虽以“送春”标题,每段首句皆以春去作起笔,而其下则鸦过荒城,风沙迷目,不仅灯火阑珊之感。次段“杜鹃”句以下,长门日暮,悲玉树之凋残;后段“苏堤”句以下,故国神游,忆花枝于前度,其思乡恋阙,抚事怀人,百愁并集,不独“送春”也。清真倚此调,其次段、后段,皆在中权笔有顿挫。此作亦在中枢以“杜鹃”、“苏堤”句作换转之笔,乃句意并到之作。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题作“送春”,实寓亡国之痛。三片皆重笔发端振起,以下曲折述怀,哀感弥深。“秋千外”三句,承“无路”,写出一片凄迷景色。“依依”句,顿宕。“漫漫”数句,大笔驰骤,叹当年之繁华已无觅处。第二片,历数春之燕与杜鹃,以衬人之伤春。第三片,叹故国好春,空余神游。末言人生流落之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