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原文与历代鉴赏评论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汇评】
题伊世珍《瑯嬛记》卷中引《外传》:赵明诚幼时,其父将为择妇。明诚昼寝,梦诵一书,觉来惟忆三句云:“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以告其父。其父为解曰:“汝待得能文词妇也。‘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谓汝为词女之夫乎? ”后李翁以女女之,即易安也,果有文章。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翦梅》词以送之。词曰:“红藕香残(略)。”(按《瑯嬛记》乃伪书,此条所述颇不足据。)
《草堂诗余后集》卷下李易安《一翦梅》词注:苕溪渔隐曰:近时妇女能文词者,如赵明诚之妻李易安,长于词,有《漱玉集》三卷行于世。此词颇尽离别之意,当为拈出。
杨慎批《草堂诗余》卷三:离情欲泪。读此始知高则诚、关汉卿诸人,又是效颦。
王世贞《艺苑卮言》:孙夫人“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倒拈”,可谓看朱成碧矣。李易安“此情无计可消除,方下眉头,又上心头”,可谓憔悴支离矣。秦少游“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则十二时无间矣。此非深于闺恨者不能也。易安又有“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宠柳娇花”,新丽之甚。(按所引秦观词为《鹧鸪天》,然实非秦作。)
茅暎《词的》卷三:香弱脆溜,自是正宗。
张丑《清河书画舫》中集:易安词稿一纸,乃清秘阁故物也。笔势清真可爱。此词《漱玉集》中亦载,所谓离别曲者耶。卷尾略无题识,仅有点定两字耳。录具于左:(略)。右调《一翦梅》。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二:时本落“西”字,作七字句,非调。是元人乐府妙句。关、白、马、郑诸君,固效颦耳。
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九:“楼”字上不必增“西”字,刘伯温“雁短人遥可奈何”,亦七字句,仿此。“来”字、“除”字俱不用韵。前半段末句又与本调异。
李廷机《草堂诗余评林》卷二:此词颇尽离别之情。语意飘逸,令人省目。(按赵世杰《古今女史》卷十二同)
吴从先《草堂诗余隽》卷五:(眉批)多情不随雁字去,空教一种上眉头。
又:(评)惟锦书、雁字,不得将情传去,所以一种相思,眉头心头,在在难消。
王士禛《花草蒙拾》:俞仲茅小词云:“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视易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谓此子善盗。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李特工耳。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易安《一剪梅》词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
陈廷焯《云韶集》卷十:起七字秀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又:梁绍壬谓:只起七字已是他人不能到,结更凄绝。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沈雄《古今词话·词辨》卷下:周永年曰:《一剪梅》惟易安作为善。刘后村换头亦用平字,于调未叶。若“云中谁寄锦书来”与“此情无计可消除”,“来”字、“除”字,不必用韵。似俱出韵。但“雁字来时月满楼”,“楼”上失一“西”字。
又:刘青田“雁短人遥可奈何”,“楼”上似不必增“西”字。今南曲只以前段作引子,词家复就单调,别名“剪半”。将法曲之被管弦者,渐不可究诘矣。
【附录】
赵长卿《一剪梅·秋雨感悲》:霁霭迷空晓未收。羁馆残灯,永夜悲秋。梧桐叶上三更雨,别是人间一段愁。睡又不成梦又休。多愁多病,当甚风流。真情一点苦萦人,才下眉尖,恰上心头。
按赵长卿此词盖仿易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