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演义》小说简介|剧情介绍|鉴赏

《青史演义》小说简介|剧情介绍|鉴赏

全称 《大元盛世青史演义》,又译 《大元勃兴青史演义》。蒙古族尹湛纳希撰。六十九回,故事未完结。主要章回创作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版本有:本世纪初北京蒙文书社木刻本 (仅十二回); 民国二十九年 (1940) 开鲁蒙文学会石印本。1957年4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新版本。1985年9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黑勒、丁师浩汉译本。



《青史演义》的基本情节,是十二至十三世纪,蒙古族在伟大民族英雄元太祖成吉思汗率领下,统一蒙古高原和逐鹿中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小说采用编年体方式。大致是一年的故事占一回,也有少数例外,数年一回,或一回数年。

故事从壬午年太祖成吉思汗诞生写起。太祖的父亲也速该把阿秃儿,是彼塔国 (即蒙古部) 主。太祖九岁时,也速该把阿秃儿就被宿敌塔塔儿部人毒杀了。这给年幼的太祖留下深刻的记忆。十六岁时,太祖只身离家,寻找仇敌报仇。在路上,他通过角力方式结识了有勇有谋的木华黎。此后,在一次战斗中,太祖不慎被宿敌泰亦赤兀惕部擒俘,却由此又结识了陶刺昆失刺与其子赤老温。那时,还有孛斡儿出、孛罗忽勒、者别、者勒篾等也相继跟随了太祖。他们后来都成为功勋卓著的将领。

弱小的珠莱部原来附泰亦赤兀惕部,受到欺凌压迫。在一次共同围猎中,太祖看到他们的困苦,便命部下将猎物驱到他们的围前,使他们收获满载,有了充裕的过冬食品。太祖还命部下运来几十骆驼的衣服,分给珠莱士兵,使他们得以御寒。太祖这些扶弱救危的事,不仅感动了珠莱部人,而且传遍草原。人们都交口称赞他“将自己穿的衣服脱给别人穿,将自己的座骑让给别人骑”。许多部落的人纷纷投奔彼塔国,使太祖声威大振。

奸诈狡猾的扎合木、最初也跟随太祖。他提议太祖称帝,又建议偷袭克烈部,都未被采纳。他感到自己不受重用,于是心中对太祖怀恨,纠合几个不成气候的部落,自己称帝。失败后,他又挑拨克烈部首领王罕攻彼塔国。王罕是个没有主意的人,一味顺从不讲信义的儿子亦刺古。扎合木与亦刺古瞒着王罕设下谋害太祖的毒计。计谋败露后,王罕被彼塔国俘虏,太祖不念旧恶,将他释放。

扎木合又去各部落中游说,挑拨与彼塔国的关系。扎如特部首领旺楚克罕昏愦荒淫,在扎木合的游说下派兵攻彼塔国。辛亥年,太祖三十岁,在大将孛斡儿出辅佐下率兵征讨扎如特部。彼塔军万马连环,在太祖率领下飞渡兀烈因江,围困扎如特部都城。城破,旺楚克罕被俘。太祖在训诫之后,释放了旺楚克罕和他手下的忠良,又将那些无德少才的大臣赏给将领们做了奴隶。

扎木合又约索隆古斯国主布和查干汗协力攻彼塔国。壬子年,太祖三十一岁,在木华黎辅佐下,率领十五万大军攻索隆古斯国。大军抵索隆古斯京城后,派者勒篾为使节入城劝降。查干汗女儿撒仁公主,美丽聪明。在撒仁公主劝晓下,查干汗纳女称臣。

扎木合又说动萨日勒格国扎利图罕,纠合九国联军攻彼塔国。乙卯年,太祖三十四岁,决意取萨日勒格国。为了迷惑敌人,先派者勒篾为使,带千驼厚礼前往乞罪。者勒篾见过扎利图罕的当晚,自斫己身,火烧礼品,却扬言联军劫走了礼品。于是,联军内部生隙,怨声载道。太祖乘机率军打败联军。扎利图罕也死于乱军之中。

扎木合逃至托克木克国,说动其主蒙克勒罕犯彼塔国。丙辰年,太祖三十五岁,兵分数路讨伐托克木克国。扎木合用激将法诱太祖一路军入死峪中。幸木华黎率军赶到,方解围。那时,由大将孛日忽勒率领的一路彼塔军已迂回攻入托克木克国都,蒙克勒罕死于乱军之中。

扎木合逃回克烈部,唆使王罕犯彼塔国。丁已年,太祖三十六岁,率彼塔军与克烈部大战于塔察山。彼塔军依木华黎计,兵分五路,此出彼没,先使王罕军疲于奔驰。然后集中兵力,将王罕军逐一击溃。王罕被缚,太祖斥其无义后,再次恩释之。太祖又传令全部放走被困的克烈士兵。

戊午年,太祖三十七岁,克烈部在扎木合计谋下再犯彼塔。木华黎设龙首行蛇阵,兵分十路,三十里一营,诱克烈部主力日夜追赶。至哈勒津岭,彼塔国诸路军齐聚,大败疲惫不堪的克烈军。扎木合逃往与克烈部宿有仇恨的乃蛮部,引乃蛮军乘火打劫,袭击克烈部,杀死王罕。克烈部亡。

辛酉年,太祖四十岁。在扎木合挑拨下乃蛮塔阳罕率二十万大军犯彼塔国。太祖亲率大军,与乃蛮军对阵落阳坡。者勒篾依木华黎计,诡称愿作内应,诱塔阳罕轻骑深入,陷于重围。塔阳罕被部将杀死,乃蛮军投降。者勒篾执扎木合见太祖。扎木合伏地乞生,太祖不允,磔之于王罕墓前。

甲子年,太祖四十三岁,骄横无比的阿日思阑罕率六十万大军攻彼塔国。依木华黎计,彼塔国五万军故意被阿日思阑罕围困半月之久,使之更加骄傲轻敌。然后,在突围时又引导阿日思阑罕轻骑追袭,至那日图坡,终于陷入彼塔军重围。阿日斯阑罕被木华黎击毙,其六十万众遂降。

丙寅年,太祖称帝,建蒙古国,诰封勋臣。

己巳年,太祖四十八岁。萨日塔克齐部俺巴海罕率五十万众犯彼塔国。俺巴海罕勇力超人,两日内连胜速不额台、孛斡儿出、木华黎等蒙古名将十余人。太祖大怒,亲自出马迎战。仅数回合,即将俺巴海罕挑于马下。太祖爱其勇力过人,亲手为之敷药,欲收其心。俺巴海卒,太祖灵前致祭,赐巴特鲁称号。

辛未年,太祖五十岁,决意伐金。蒙古军与金朝五十万大军战于野狐岭。在木华黎严令下,蒙古骑兵径直突过金营,又勒转马头复从金营后背冲入营中。如此往返冲突,金兵溃不成军。蒙古军破居庸关,抵金中都。木华黎欲取中都,太祖不允,遂撤军驻跸于长城北。

乙亥年,太祖五十四岁。蒙古军破金中都。木华黎传令三军,不得随意侵犯百姓。太祖入中都,并改名大都。

已卯年,太祖五十八岁。西域扎阑丁杀害蒙古使官,太祖率军伐西域。扎阑丁集百万大军迎战。蒙古军佯败,扎阑丁率军追击。突然,一声炮响,蒙古军变化为骏马、猛虎、火龙、雄狮、喙凤等五阵,如车轮般滚入西域百万大军中。西域军大溃。扎阑丁遇太祖亲自率领的骏马阵,被太祖射中左眼,落荒而逃,蒙古军乘胜四面出击,攻城陷阵,横扫西域。

癸未年,太祖六十二岁,太师国王木华黎薨。太祖大恸,亲为奠酒。甲申年,太祖六十三岁,率大军至印度界首,遇角端。在耶律楚材劝说下,罢兵归国。

丁亥年,太祖六十六岁,崩于征夏。

已丑年,窝阔台继位,继续伐金,依太祖临终遗言,拖雷轻骑三千取道于宋,直捣金汴京。金潼关守军十五万众向汴京撤退,拖雷尾随掩杀,金兵夺路而逃,尸横遍野。癸已年,木华黎子宝鲁克汴京,金哀宗逃至蔡州。甲午年,蒙古军联合宋军破蔡州,哀宗自杀,金亡。

宋兵犯蒙古所辖汴京。窝阔台子贵由汗率蒙古军伐宋。书止于丙申年。

《青史演义》是蒙古族文学史上一部气魄宏大的史诗性文学巨著。在《青史演义》问世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朝政府腐朽的内外政策,中国各族人民正经历有史以来最为黑暗和痛苦的时代。但是,另一方面,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和不断发展的民主主义思想,也正冲破层层黑暗,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尹湛纳希不仅敏锐地感觉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感觉到了由于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中国和蒙古民族的日渐衰落,而且呼吸到内地正在发展中的民主思想的晨风。这使得他产生了追求民族平等、民族解放、民族振兴的近代民族启蒙思想,和希望中国强盛的爱国主义热情。《青史演义》也就是他的近代民族启蒙思想和爱国主义热情的艺术化体现。

《青史演义》的主要思想价值,在于它通过艺术形式从正面肯定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和中国的历史合理性。在《青史演义》 中,成吉思汗不仅是蒙古文化的继承者和民族精神的代表,而且是古代中原文化的继承者,是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事业的继承者,因此在当时由他来领导统一蒙古高原和中国的事业,并不是偶然的。小说形象地描写了那个时代蒙古高原上各个部族之间的争雄割据状态,描写了中国分裂为宋、金、夏、西辽的混战局面,描写这种现实给广大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正是分裂、仇恨和战争,使成吉思汗在九岁时就失去了父亲,使聪明的兀尤图薛彻成为孤儿,使互相热恋的锁阑豁阿与阿拉坦沙嘎不能相聚,使洪格尔珠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小说还揭露克烈部王罕的怯弱昏愦,乃蛮部塔阳罕的骄横贪婪,金朝永济皇帝的庸碌无道,宋朝、夏朝国主的荒淫寡德,从而说明他们都无力承担统一的重任。小说中的彼塔国 (即蒙古部)则是政治民主、上下一心的开明之邦。在这里,贤明者可以得到任用,发挥自己的才能,奸佞之徒受到排斥和压抑,贫穷者可以得到衣食,弱小者可以得到扶持。也正因此,成吉思汗的统一大业,得到了广大人民和有志之士的拥护。小说还通过塑造耶律留哥、史天应、耶律楚材、塔塔通阿等各族志士形象,形象地反映了成吉思汗的统一大业,是在各民族共同支持下不断向前发展的,因而这一事业也是各民族共同的事业。

《青史演义》塑造出一大批蒙古民族的英雄形象。在他们身上,作者寄托了对自己民族的无限热爱与期望,表达了对清代蒙古政策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蒙古民族的伟大民族英雄成吉思汗,是《青史演义》 的中心人物。尹湛纳希视成吉思汗为蒙古民族的象征和民族自信力的源泉。在《青史演义》 中,他竭尽自己的艺术才华,将成吉思汗塑造成为完美的人物形象。成吉思汗还在少年时代,他的父亲就被仇敌害死了。血亲复仇的义务和弱肉强食的环境,不仅赋予他刚劲顽强的气质,而且也使他懂得了在游牧草原上,忠诚、信义、宽厚、团结和友谊的至高无上价值。在他走向成年之后,他将草原上的这些优秀品质转化为政治斗争中的策略和原则,从而能够获得广大人民的拥护。他凭借自己性格的力量将木华黎、孛斡儿出、孛日忽勒、赤老温、者勒篾、者别等一大批草原雄杰,牢牢地吸引在自己的周围,战胜王罕、塔阳罕和扎木合等,成为统一事业的代表。

在《青史演义》 中,成吉思汗首先是一个能够伸张正义、主持公道的开明政治家形象。他一生驰骋沙场,参加过无数次战斗,经历了由弱小到强大的艰难历程。但是,他克敌制胜,并非仅仅凭借金戈铁马,而且依赖正确的策略和原则。在他的部落还不很强大的时候,他就能够帮助那些处境更为困难的部落。当他的部落已经十分强大的时候,他也从未兴无义之师,不自恃强大而欺凌弱小,不允许属下劫掠人民。成吉思汗对待克烈部王罕的态度,是他宽厚、仁德和不念旧恶的政治品质的突出表现。王罕自始至终是一个反复无常、没有自己主意的人,成吉思汗对待他仍然特别厚重。王罕被乃蛮部打败,被内部反叛者赶出家园,成吉思汗每次都能给予帮助。王罕受到扎木合和儿子亦刺古的煽动、蛊惑,劫掠彼塔国营盘,收笼彼塔国叛逆,甚至发兵讨伐,成吉思汗能每每原谅他。在战争中,王罕曾两次被彼塔国俘虏,成吉思汗在斥责他之后,都能将他释放。成吉思汗对待王罕,以及对待其他敌对部落、敌对国家的这种政治上的宽厚、仁德、不念旧恶的态度,常常使自己的部下在一时间都难以理解,但是最终却使得他赢得政治上的主动,在用军事力量实现统一之前,就已经先有了政治上的统一,即各地人民和有志之士的拥护。

亲近贤明,远避奸佞,知人善任,是成吉思汗作为开明政治家的重要品质。这特别突出地表现在他对木华黎的信服,委以重任,默契如掌和友谊之中。在《青史演义》中,木华黎是最先跟随成吉思汗的将领。成吉思汗能够很快发现他的才能,及时而果断地任命他为军师。为了树立木华黎的威信,二人经过商议后,成吉思汗曾经故意违犯军纪,任凭木华黎处罚自己。后来,成吉思汗还任命木华黎为太师国王,全权掌管蒙古军入关后的军事和政治活动。成吉思汗与木华黎之间在重大决策时的相互了如指掌和默契,是《青史演义》的精彩篇章。他们常常用“哑语”的方式,如在宴席上先切哪一条羊腿(二十七回)、献上一只马靴(二十八回)、扣一只碗(三十回)等方式沟通军事计谋或政治见解,使在场的众将领先前不解,事后又深深佩服。

以身作则,励精图治,也是 《青史演义》 中成吉思汗形象的重要特征。在强渡兀烈因江时,他单骑率先跃入湍急的江水中,鼓舞全军上下万马嘶鸣,飞渡天堑。还有一次,他和将士们一起被困在山峪里,水尽粮绝,他能和士兵一同嚼苦艾度日,坚持到援军到来。成吉思汗鄙夷侈华。金国使节送来玉珠锦绸,他都分赏给众将士。在丙寅年登基前,众将领曾多次劝他称帝,他每次都严辞拒绝。在征西域、进军印度和平西夏中,他以花甲之年率军前往,并且还亲自出阵,斩将杀敌。成吉思汗的这种奋进不已的拼搏精神,像一面旗帜,鼓舞着蒙古军队的上上下下。

成吉思汗还特别珍重手足情义,这在古代游牧草原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品质。他的弟弟合撒尔和别勒古台,都是勇力过人的猛将。别勒古台爱慕王罕女锁阑豁阿,扎木合等便以结亲为由,邀成吉思汗轻骑前往。成吉思汗虽然看出其间的阴谋,但念及兄弟情义,还是毅然前往赴会。克烈部偷袭合撒尔营盘,掠走其家眷。成吉思汗闻后,不及返回大营即率轻骑前往援救。途中没有净水喝,就喝马踩过的泥水; 没有干粮,就吃烧焦的野驴肉。为了表示不救出合撒尔家眷誓不罢休的决心,成吉思汗还和将士们两次在战场过除夕。这些事迹,不仅深深感动了合撒尔和别勒古台,使他们更加竭尽全力于统一的大业,而且也感动了彼塔国的其他将士。

在《青史演义》 中,彼塔国军师木华黎是在重要性上仅次于成吉思汗的艺术形象。木华黎有勇有谋,没有他的辅佐,成吉思汗要实现统一大业也是不可能的。彼塔国许多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战斗,都是由木华黎设计的。他沉稳老谋,在指挥战斗中变化自如,神鬼莫测。“骄兵”和 “疲敌”,是他根据草原地势辽阔、蒙古骑兵长于奔袭和北方部族强悍的性格特点,所经常运用的最主要的战略战术。从最初的对麦儿乞的战斗,到对扎利图罕的战斗,对塔阳罕的战斗,对阿日思阑罕的战斗,都采用了 “骄兵”之术,用各种各样的假象使敌人骄傲轻敌,然后乘机打败他们。对王罕的两次关键性战役,都采用了 “疲敌”之术,自己的军队分成若干路,此出彼没,引导敌人不停地追击,待他们疲惫时,再集中兵力歼灭之。作为运筹帷幄的军事思想家形象,木华黎与汉族古典小说中的诸葛亮、徐懋公、吴用等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就艺术形象的整体而言,他们又是不同的个性。木华黎不仅有谋,是一位出色的军师,而且臂力过人,是一位挥舞大铁棍的猛将。他曾经和勇力超群的俺巴海罕对阵,还曾用铁棍击毙骄横的阿日思阑罕。木华黎有韬略,在智谋上胜人一筹,但又雄浑坦诚,并不使人感到难于相处和城府森严。

木华黎具有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他始终忠实于统一的大业。数十年内,他一直拼搏于沙场,从不退缩,从不计较个人的辛苦与安危。壬午年,在他和成吉思汗最后一次见面时,成吉思汗劝他既已立下 “绝世之功”,现在可以知足,使“身体得到休息”。他说:“我从少年时已经惯于征战,闲着反会憋闷。”并且坚决地表示:“只有全部平定了南方,陛下才可望见到臣,此前不要再惦念臣!”然后就辞别成吉思汗,头也不回地率众赴征金前线了。次年,病乏交加,死于沙场。噩耗传来,成吉思汗悲痛欲绝,在奠词中称赞木华黎是自己 “危险与共的兄弟”、“生命如一的战友”。

者勒篾也是《青史演义》中着墨较多的蒙古将领。他自幼跟随父亲到金、宋、夏、辽等国做生意多年,学会了汉、藏、唐古特、畏兀儿、高丽等多种语言,并且习得配制火药的方法。者勒篾的特点是铁腕雄风而富于机变,浑厚粗犷而长于言辞,胸襟坦荡而聪明狡黠。出使索隆古斯国时,他用严正犀利的言词,使查干罕无地自容,显示了强国使者的风度。出使萨日勒格国时,他表面谦躬,夜晚却令人火烧千驮“礼品” (实际装的是干草),自伤臂膀,然后扬言联军劫去礼品,砍伤自己,在扎利图罕面前倒地乱骂,大有“泼癞” 的样子。在对塔阳罕的战斗中,他带家眷冒险假投敌营,行离间之计,又充分说明他的忠诚。在众将领中,他是偶尔能理解成吉思汗与木华黎之间 “哑语” 的少数几个人物之一。成吉思汗特别赏识他的忠诚、果敢和智慧,将自己的女儿指婚他的儿子策策格,使他的后代在清代承袭塔布囊的名号。

扎木合是 《青史演义》 中着墨最多的反面人物。他与成吉思汗的对立,是小说前半部份的主要线索。扎木合狡猾奸诈、阴险歹毒,为人两面三刀、虚情假义,凭三寸不烂之舌,到处挑拨离间,集中了蒙古族最厌恶、最鄙视的许多性格特征。在扎木合的挑拨下,扎如特、索隆古斯、萨日勒格、托克木克、克烈、乃蛮等大小数十个国家和部族,先后发动对彼塔国的战争,相继自取灭亡。正如尹湛纳希在评语中所称,扎木合的活动,从反面促进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的进程。

《青史演义》对成吉思汗的其他几位著名将领,如孛斡尔出、孛日忽勒等人,以及对王罕和塔阳罕等人的描绘,也各具特色,栩栩如生。《青史演义》还塑造出一批有智慧、有勇气、富于美好感情的下层人物和妇女,如锁阑豁阿等。他们也都成为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

《青史演义》在艺术方面,主要继承了蒙古史传文学的特点。在尹湛纳希之前,曾经有大量历史著作,用带有文学色彩的方式记叙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的历史。其中许多著作,如《蒙古秘史》、《黄金史》、《蒙古源流》等,给予《青史演义》以重大影响。《青史演义》前五十回中,人物对话时的许多古朴、浑厚、神奇的诗歌,是直接源于《蒙古秘史》等历史文学著作。《青史演义》还大量吸收了流传于民间的,关于成吉思汗的各类故事。此外,《青史演义》还非常显著地借鉴了汉族古代小说,如 《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隋唐演义》等等。《青史演义》 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甚至直接改编自汉族古典小说或其他著作,如女英雄洪古尔珠兰代父从军改编自 《隋唐演义》 中花木兰的故事等。

《青史演义》在语言方面也是很有成就的。人物对话常常用诗歌的形式,铿锵有力而富于感情。叙述情节时也很简洁明快。小说还大量吸收了具有民族特点的谚语和格言,如“失了马可以捉住,失了言无法追回”(十三回)、“有千匹马之家,不在门前放牧” (十四回)、“众马争驰,要套头一匹” (十四回)、“不能因为落入一根羊毛而扔掉一锅黄油” (十六回),等等。这些,都加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特色。

《青史演义》是蒙古族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在蒙古文学史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青史演义》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也有明显的局限和不足之处。尹湛纳希不满于封建专制,但是他主要寄希望于封建上层的变革。尹湛纳希还受到内地儒家思想的较深影响,这使他笔下的成吉思汗形象,与《蒙古秘史》相比,就显得缺少那种博大的阳刚之气。《青史演义》精彩部份主要在统一蒙古高原的那些章回。征金与征西域的情节,囿于史书,显得杂乱冗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