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
音书:犹言音讯。复:又。历:经历。怯:惧怕。这里以 “怯” 字写出诗人渐近故乡时的真切而生动的矛盾心理。
[鉴赏导示]
宋之问,初唐诗人。在诗歌创作上,与沈佺期齐名,号称“沈宋”。他的诗讲究声律,对仗工整,词藻华美,在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史上起过一定作用。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泷州之后所作。虽则这次贬斥对诗人而言极不光彩(因媚附武后男宠张易之遭贬),但诗人抒写的这种特殊心理状态,却有极大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往往能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鉴赏]
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时写的一首诗。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本够悲苦了,何况又与家人音讯隔绝,更何况又是在此境地里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诗人将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蛮荒期间孤孑、苦闷之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深意。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这两句平平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其实,它在全篇中的作用很重要。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下两句表面看有违常情,但在这里却是合情合理的,作者贬居岭外,一面是思念家人,另一方面也担心家人因自己而遭不幸,表现了作者的担心。正是这种不合理才真切地表现了诗人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
[鉴赏要点]
[1]名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2]形象鲜明,具有层次感。[3]写景抒情结合。[4]状写矛盾心理真切、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