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西诗词
嘉靖至泰昌时期为明后期。这时期的江西文坛特别热闹,有诗文集传世的作家也特别多(近50位),尤其是文学巨匠汤显祖的加盟,为江西文坛再铸辉煌,故视明后期为明代江西诗歌的中兴时期。
嘉靖之季,“后七子”兴起,是继“前七子”之后复古派的再度崛起,“后五子”“续五子”“广五子”“末五子”等推波助澜,由此汇成浩浩荡荡的复古大潮。“海内靡然成风,不奉李(攀龙)、王(世贞)之教者,几等于夷狄之不奉正朔。”[1]但仍然出现了反对者,如徐渭等人,其中就有江西临川人汤显祖。“临川攻之于前,公安、竟陵掊之于后”[2],“若专与弇州(王世贞)为难者,江右汤若士,变而成方,不离大雅”[3]。可见,汤显祖以他“情至”的文学理论和宏富的诗文创作实践(诗2260余首、文600余篇),对明后期诗文的反复古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他创作的以“临川四梦”为代表的传奇(即戏曲),代表了明代传奇的最高水平,奠定了他在明代乃至整个古代戏曲史上的崇高地位。
当“后七子”的复古之风正炽的时候,能够与之声应气求的江西籍作家寥寥无几,只有号称“后五子”之一的余曰德和被称为“续五子”之一的朱多煃。原因是,自弘正之后,江西作家作为群体已不再占文坛的主流地位,也没有出现像杨士奇那样的文坛领袖,所以也就无法在文坛领风气之先,即便此后出现的汤显祖也是如此。如上一章所述,自明中期始,江西文化的中心已经由文学转向了理学,大量理学家的涌现,造就了江西“理学之邦”的美誉。这些理学家们在传承、发扬前辈师说的同时,也不偏废文学,创作了不少的诗文作品,为明后期的江西文坛贡献自己的力量。
理学作家仍然是明后期江西文坛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此时的理学作家主要有三类:
(1)江右王门学派作家,包括江右王门南昌“三魏”兄弟作家;江右王门主事学派作家如欧阳德、胡直、邹元标、宋仪望等;江右王门主敬学派作家如王时槐、邓元锡等;江右王门主静学派(归寂派)作家如罗洪先、刘阳(两峰)、刘元卿等;江右王门其他作家如万虞恺、李万实、徐灿、陈嘉谟、邓以赞等。
(2)王门别派作家,包括泰州学派作家如罗汝芳、祝世禄等;止修学派作家如李材等。
(3)其他理学作家,包括甘泉学派作家如吕怀、杨时乔等;白沙学派作家如史桂芳等。他们都以各自富有特色的诗文创作,为江西文学乃至整个明代文学增光添彩。
汤显祖和理学作家之外,明后期江西作家还有:狷介求实学的章衮,宦游时多应酬之作,归田后所作题材较丰富;留意理学而不傍门户的尹台,雅质风藻,不愧名家;筑草堂作物外游的万衣,诗文皆直抒胸臆,不计工拙,风格清新质朴;未能脱俗的作家江以达、李玑,诗染后七子之习;好学、敦风节的陈邦瞻,以近体诗见长,七律绵邈丽密;司寇董裕,不以文学名家,诗多山水之作,有仙道之气,风格秾丽古直;“续五子”之一的余曰德,诗大都沿袭七子格调,尤显卑弱;与“后七子”唱和的况叔祺,其诗体格与明后七子相类,文尤典雅可诵,可为后世法;在南曹结“清溪社”的诗人朱孟震,诗歌音节浏亮,选词隽雅,格调闳畅,体气高妙。著述等身的郭子章、谢廷谅、邓渼,三人中邓渼成就最高。其中,子章扬历外台而书不辍,诗嫌合格者少,然胜于软熟者多;廷谅所作,颇工丽自喜,而边幅太狭;邓渼文武全才,军功卓著,诗文也颇有成就,其诗有山林文学的特色及隐曲不畅的缺点;儒将作家谭纶,文章闳中肆外,粹然成一家之言;多才多艺的王演畴,多应酬之作,诗名为其书法才能所掩;文章奥博的郑以伟,诗多描写家乡风物,桑梓情深,亲切可喜;首创绘图志的作家吴道南,诗风清新淡雅,其文也时见佳作;误入江西籍的地志作家张鸣凤,诗多山林之气;素以学行称而清操为时望所属的蔡国珍,现存诗均为归田后所作的五、七言近体,寄情于山水;名家后裔楊寅秋,其诗未见流传,奏议尤委曲尽致,文风平正典雅,有其家学之文章风范;与汤显祖齐名乡里的帅机,五言研练,不为义仍(汤显祖)之涩体,深秾澹简,率境而成;英年早逝的作家刘文卿,诗文奇异,深闳奥雅,风格虽未成熟,但时露英武豪迈之气。
此时的江西词坛,主要作家有江以达、汤显祖、郑以伟等,作品数量稍多的是郑以伟和汤显祖。其中,成就较高的是汤显祖。相对于其他时期而言,此时的江西词坛是最冷寂的。
注释
[1]宋佩韦:《明文学史》第149页。[2]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序》,第四册第1867页。[3]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序》,第四册第22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