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唐江西诗歌·中晚唐江西诗歌·赣东北诗人群

晋唐江西诗歌·中晚唐江西诗歌·赣东北诗人群

与赣北诗人群活跃在江西诗坛的同时,赣东北也存在一个诗人群体,这个群体以信州(今江西上饶)为中心,成员主要有吉中孚、吴武陵、王贞白等,人数及诗作数量均不多,其成就也较赣北诗人群逊色。其中,吉中孚、吴武陵、王贞白的诗歌创作较有特色,影响较大。

吉中孚(?~786),字不详,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一说楚州(今江苏淮安)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初为道士,后还俗。至长安,谒宰相。有人荐于天子,日与王侯高会,名动京师。未几,进士及第,授万年尉,除校书郎。又登宏辞科,为翰林学士。历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判度支事。吉中孚工诗,与卢纶、钱起等齐名,有诗集一卷。妻张氏,亦工诗。

关于其籍贯,《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中华书局版)在“吉中孚”词条中说系楚州人。但《全唐诗》注云:

吉中孚,鄱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始为道士,后官校书郎,登宏辞。兴元中,历翰林学士、户部侍郎。诗1卷,今存一首。[1]

《旧唐书》卷一六三《卢简辞传》亦载:

(简辞)父纶,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奉亲避地于鄱阳,与郡人吉中孚为林泉之友。[2]

则吉中孚为江西鄱阳人之说较为准确。

吉中孚神骨清虚,吟咏高雅,《唐才子传》载其赴京都后诗名大作。卢纶《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诗赞曰:

旧箓藏云穴,新诗满帝乡。名高闲不得,到处人争识。

关于其作品,《新唐书·艺文志》曾著录有一卷,已散失。现仅存《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诗一首,其云:

官称汉独坐,身是鲁诸生。绝域通王制,穷天向水程。岛中分万象,日处转双旌。气积鱼龙窟,涛翻水浪声。路长经岁去,海尽向山行。复道殊方礼,人瞻汉使荣。

这是一首送别国使的饯行诗。新罗是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新罗景德王卒,惠恭王继位,代宗于大历元年(766)派遣仓部郎中、御史中丞归崇敬赴新罗充任吊祭、册立使者。吉中孚与归中丞是好友,于是写下这首壮行诗。诗中“绝域通王制”“人瞻汉使荣”,说明当时新罗王室得到唐朝的吊祭、册立是一件重大的国事,新罗人民也以一睹汉使的风采为荣。诗作格律规整,字句精工,并且寄情山水,咏颂了汉家的王化,反映了中朝人民的友好往来。诗中充满了奇幻的色彩,是一篇别具风格的送别佳作。

吴武陵(?~834),初名侃,信州贵溪(今江西上饶市贵溪县)人,祖籍河南濮阳。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拜翰林学士。次年,因得罪权贵李吉甫流放永州,与贬为永州司马的柳宗元相遇,两人结为挚友。元和七年(812),吴武陵遇赦北还,柳宗元不在赦归之列。吴武陵北归后,曾主管朔方盐务,不久充任桂管观察副使。太和元年(827),回京任太学博士,后出为韶州(今广东韶关)刺史,被政敌构陷贪赃罪名,贬任潘州(今广东高州)司户参军,太和八年(834)卒于任上。一生坎坷,无异于柳宗元。

吴武陵与柳宗元的友谊,很令人感慨。两人在永州相聚时间长达4年之久,来往甚密。吴武陵复归长安后,曾向宰相裴度、工部侍郎孟简致信,陈述柳宗元的不幸,希望将柳宗元从边地调回,改变境遇。谁知正当事情稍有眉目之时,柳宗元已病逝柳州,成为吴武陵的终生遗憾。在《柳宗元集》中,涉及吴武陵的诗文就有《贞符(并序)》《复吴子松说》《同吴武陵送杜留后诗序》《同吴武陵赠李睦州诗序》《小石潭记》《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初秋夜坐赠吴武陵》《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等。

吴武陵的创作,《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文一卷、诗一卷,《十三代史驳议》十二卷。但大都散失,诗作仅存3首。他的诗流传虽少,却很有特色。如:

拂槛爱贞容,移根自远峰。已曾经草没,终不任苔封。叶少初陵雪,鳞生欲化龙。乘春濯雨露,得地近垣墉。逐吹香微动,含烟色渐浓。时回日月照,为谢小山松。(《贡院楼北新栽小松》)

雀儿来逐飏风高,下视鹰鹯意气豪。自谓能生千里翼,黄昏依旧委蓬蒿。(《题路左佛堂》)

前首描绘孤高自洁的小松,后者刻画一群得志轻狂的小雀,寓含诗人冷眼视世俗小人的态度,体现出其志存高远的心胸及不阿附奸佞的节操。

王贞白(875~?),字有道,信州上饶(今江西上饶县)人,一作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昭宗乾宁二年(895)进士,七年后,才授职校书郎。天复二年(902),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带兵进犯长安,王贞白辞官归田,在西山(今广丰中学内)建“山斋”,传道授业,并常与方干、郑谷、贯休等人同游唱和,南唐初卒于家乡。

辛文房《唐才子传》记:

王贞白,字有道,信州永丰人也。乾宁二年登第。后物议纷纷,诏翰林学士陆扆于内殿覆试,中选,授校书郎,时登科后七年矣。郑谷以诗赠曰:殿前新进士,阙下校书郎。初,兰溪僧贯休雅得名,与贞白所居相去不远而未会,尝寄《御沟诗》,有云: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后会,语及此,休曰:剩一字。贞白拂袂而去。休曰:此公思敏,当即来。休书字于掌心,逡巡,贞白还曰:‘此中涵帝泽如何?’休以掌示之,无异所改,遂订深契。后值天王狩于岐,乃退居着书,不复干禄,当时大获芳誉。性恬和,明《易象》。手编所为诗三百篇及赋、文等,为《灵溪集》七卷,传于世。卒葬家山。贞白学力精赡,笃志于诗,清润典雅,呼吸间两获科甲,自致于青云之上,文价可知矣。深惟存亡取舍之义,进而就禄,退而保身,君子也。梁陶宏景弃官隐居三茅,国事必咨请,称山中宰相,号贞白。今王公慕其为人而云尔。[3]

辛文房对他的为人、为诗都评价较高。他自编的《灵溪集》七卷已佚,《全唐诗》及《外编》共收诗78首。

王贞白诗作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其中边塞诗和咏怀诗尤为出色,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王贞白在初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曾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因此写下了很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如《塞上曲》:

岁岁但防虏,西征早晚休。匈奴不系颈,汉将但封侯。夕照低烽火,寒笳咽戍楼。燕然山上字,男子见须羞。

又《入塞》:

玉殿论兵事,君王诏出征。新除羽林将,曾破月支兵。惯历塞垣险,能分部落情。从今一战胜,不使虏尘生。

诗中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得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其中的征戍之情,深切动人。王贞白边塞诗和沈彬边塞诗一样,多用乐府旧题,并且重视协律。但在内容上,王贞白在描绘险恶环境、渲染战争残酷的同时,更多地继承了旧题乐府中报君恩、立边功的主题,透露出对胜利的期待与向往。

相对地,王贞白咏怀诗在形式上较为多样,抒发的思想感情也更加复杂。如《有所思》(一作《长相思》):

芙蓉出水时,偶尔便分离。自此无因见,长教挂所思。残春不入梦,芳信欲传谁。寂寞秋堂下,空吟小谢诗。

《短歌》:

物候来相续,新蝉送晚莺。百年休倚赖,一梦甚分明。金鼎神仙隐,铜壶昼夜倾。不如早立德,万古有其名。

《白鹿洞》(其一):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第一首抒写别离之苦、思念之情;第二首以节序变换感慨人生苦短;第三首由其潜心读书,忘记了季节变化,而发出惜时之慨叹,其中“一寸光阴一寸金”,为人们所传颂。其他还有表达报效朝廷的济世之志的“朝宗本心切,愿向急流倾”(《御沟水》);感叹兴亡往事,隐喻国运衰落的“石城几换主,天堑漫连空”(《金陵怀古》);等等,都写出了诗人的种种真实情怀,并往往将丰富的情感寓含在景物的抒写之中,达到情与景的交融。

注释

[1]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九五,中华书局,1960年版。[2]刘昫等撰:《旧唐书》卷一六三,中华书局,1975年版。[3]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