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主题篇·治军有方》鉴赏
〔军争〕《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是故昼战多旌旗,夜战多金鼓。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势〕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见吴王〕(贵贱少)长远近习此教也,以为恒命。此素教也,将之道也。
【鉴赏】如何治理好军队,孙子认为,除了选择好将帅、严明法制、用赏罚激励士卒外,还必须在平时对士卒进行严格的训练。《计》篇中孙子谈论战争双方胜负的条件,其中之一就是:“士卒孰练?”古代训练士兵,用金鼓和旌旗。古兵书《军政》说:“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金鼓、旌旗是古代指挥军队的信号。金是金属制的打击乐器,战时鸣金就退却、收兵,擂鼓就进攻、冲锋。旌旗是带领军队前进的标志,士兵跟着旌旗的方向进攻、冲击。《军争》篇指出:“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军队士兵(即“民”)在金鼓旌旗的指挥下,进退整齐,步调一致,才能形成和发挥巨大的力量。关于军队如何训练的问题,孙子在《势》篇中又论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刘寅《孙武子直解》谓:“偏裨卒伍之分,十百千万之数,各有统制。”曹操注:“旌旗曰形,金鼓曰名”;杜牧注:“夫形者,陈形也”;王晰注:“名者,各有其名号也。”孙子认为,指挥众多的军队参加战斗,像指挥寡少的军队一样,必须依靠组织编制(“分数”)的严密,利用旌旗金鼓、队形名号(“形名”)的变化。
对于军队应该严格地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原则,在《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见吴王》篇中,孙子进一步强调: 必须使“(贵贱少)长远近习此教也,以为恒命。此素教也,将之道也。”所谓“素教”、“恒命”,就是要在平素加强教育、操练,使士兵养成服从命令听指挥的习惯,这是将帅一项极重要的工作。
军队必须训练,历史上许多军事家都作过论述。司马穰苴说: 军队训练,必须“立卒伍,定行列,正纵横”(《司马法·严位》)。军队按一卒一伍的位置排开,规定其行列,整齐其纵横,然后才能训练“左右前后跪起”等队列变化。吴起指出:“凡战之法,昼以旌旗幡麾为节,夜以金鼓笳笛为节。麾左而左,麾右而右。鼓之则进,金之则止。一吹而行,再吹而聚,不从令者诛。三军服威,士卒用命,则战无强敌,攻无坚陈矣。”(《吴子·应变》)军队如此整齐,听从指挥,“三军服威,士卒用命”,一定要在平时加强训练。齐国有军事家认为,必须对士卒进行“五教: 一曰,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耳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管子·兵法》)。这样的“五教”,可谓相当细致。《六韬》中论述训练士兵之法,说:“凡领三军,有金鼓之节,所以整齐士众者也。将必先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旌旗指麾之变法。”尉缭提出练兵从基层的“伍”开始:“伍长教其四人,以板为鼓,以瓦为金,以竿为旗,击鼓而进,低旗则趋,击金而退,麾而左之,麾而右之,金鼓俱击而坐。”(《尉缭子·兵教》)由伍长、什长直到大将,层层负责,使全军训练扎扎实实地搞好。历史上诸多军事家训练军队的做法,与孙子训练军队的主张,是英雄所见略同。
历史上由于军队训练有素而取得胜利的战争,可以举出很多。商朝末年,周武王姬发率领周国军队以及汇集而来的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国联军,在商朝首都朝歌南郊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的广场上举行誓师大会。周武王在大会上发表誓词,说:“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尚书·牧誓》)周武王告诉讨伐商纣的将士们: 今日进行伐纣之事,在行进中不超过六步、七步,便停下来,把队伍整齐一下。战士们,努力啊!在杀伐中,不超过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便停下来,整齐一下。努力啊,战士们!正是由于周军及其盟军,步调整齐,纪律严明,在与商军的战斗中很快取得了胜利,商纣自焚身亡。
《国语·齐语》详细记载了齐桓公时齐军的编制和训练计划。由于齐军有着严密的“分数”组织和指挥系统,又有着“春以搜振旅,秋以狝治兵”的训练措施,故齐军在当时强于天下,“一战帅服三十一国”,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任霸主。
晋国的军队也是训练有素的。公元前589年齐晋鞍之战,晋中军元帅郤克中箭受伤,血流不止,无法击鼓指挥军队作战。同车的御者解张鼓励说:“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于是,解张左手并执两根缰绳,右手持鼓槌代郤克击鼓。这时,“马逸不能止,师从之”(《左传·成公二年》)。晋军在鼓声指挥下,向齐师猛冲而来,因而获得大胜。晋军并没有因主帅的受伤而停止进攻,全军只听鼓声的指挥而奋勇冲击。这说明“金鼓旌旗”真正起到了“一民耳目”的作用。晋军之所以能在这次战争中获胜,就因为它是一支如孙子所说的有“素教”、“恒命”的军队。由此可知,孙子关于军队训练的主张如此高明,是从历史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