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以见义不为属无勇,世儒以知而不行属无知;圣人体道有三达德,曰智、仁、勇;世儒曰知行只是一个,不知谁说得是?愚谓自道统初开,工夫就是两项,曰“惟精”,察之也;曰“惟一”,守之也。千圣授受,惟此一道,盖不精则为孟浪之守,不一则为想象之知。曰“思”曰“学”,曰“致知”曰“力行”,曰“至明”曰“至健”,曰“问察”曰“用中”,曰“择乎中庸,服膺勿失”,曰“非知之艰,惟行之艰”,曰“非苟知之,亦允蹈之”,

【名句】圣人以见义不为属无勇,世儒以知而不行属无知;圣人体道有三达德,曰智、仁、勇;世儒曰知行只是一个,不知谁说得是?愚谓自道统初开,工夫就是两项,曰“惟精”,察之也;曰“惟一”,守之也。千圣授受,惟此一道,盖不精则为孟浪之守,不一则为想象之知。曰“思”曰“学”,曰“致知”曰“力行”,曰“至明”曰“至健”,曰“问察”曰“用中”,曰“择乎中庸,服膺勿失”,曰“非知之艰,惟行之艰”,曰“非苟知之,亦允蹈之”,曰“知及之,仁守之”,曰“不明乎善,不诚乎身”

【译文】圣人把见义不为归做无勇,世上的儒者把知而不行算做无知;圣人体现道有三达德,叫做智、仁、勇;世上的儒者认为知和行是同一个东西,不知谁说得对?我认为圣道承继的统系刚一开头,功夫就是两项,一叫“惟精”,讲的是察;一叫“惟一”,讲的是守。千圣传授的,只有这个道理,不精就是轻率地守;不一则是想象的知。这就是所说的“思”和“学”,“致知”和“力行”,“至明”和“至健”,“问察”和“用中”,“择乎中庸,服膺勿失”,“非知之艰,惟行之艰”,“非苟知之,亦允蹈之”,“知及之,仁守之”,“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的道理。

注释

【注释】①圣人以见义不为属无勇:《论语·为政》:“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②曰“思”曰“学”:《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曰“致知”:《大学》第一章:“致知在格物。” ④曰“力行”:《中庸》第二十章:“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⑤曰“问察”曰“用中”:《中庸》第六章:“子曰,舜其大智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⑥择乎中庸,服膺勿失:《中庸》第八章:“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服膺,衷心信服。 ⑦非知之艰,惟行之艰:《尚书·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氏传:“言知之易,行之难。” ⑧知及之,仁守之:《论语·卫灵公》:“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民,未善也。” ⑨不明乎善,不诚乎身:语出《孟子·离娄上》:“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朱熹注:“诚,实也。”游氏曰:“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