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或问作诗中正之法,四溟子曰:贵乎同不同之间,同则太熟,不同则太生,二者似易实难。
【注释】
选自明·谢榛的《四溟诗话》。
中正之法:指两个相反或相对的观念相辅相成的一面。
四溟子:谢榛号四溟山人,故称四溟子。
【赏析】
谢榛论诗,主张“贵乎同不同之间:同则太熟,不同则太生”、“写景叙事,宜实而不泥于实”,“写眼前景,须半生半熟”,一言以蔽之,就是诗歌创作要讲究中正之法,做到形神兼备。他说:
“或问作诗中正之法,四溟子曰:贵乎同不同之间,同则太熟,不同则太生,二者似易实难。”
意思说:有人问,作诗的中正之法是什么,谢榛回答说:贵在同与不同之间,相同则太熟,不同则太生,二者看起来容易做到,实际上很难。
谢榛讲的中正之法,主要指两个相反或相对的观念相辅相成的一面:如“奇”、“正”关系,谢榛认为,白居易的诗正而不奇,李贺的诗奇而不正,只有李白、杜甫做到了“奇正参伍”,所以写诗要像李、杜那样,既要“发言平易而循乎绳墨”,求法之正,又要“发言隽伟而不拘乎绳墨”,出法之奇。又如创作的“迟”、“速”问题,他说:“夫才有迟速,作有难易,非谓能不能尔。含毫改削而工,走笔天成而妙;其速也暗合古人,其迟也每创出新意;迟则苦其心,速则纵其笔。若能处于迟速之间,有时妙而纯,工而浑,则无适不可也。”
关于艺术风格,谢榛认为:“专于陶(渊明)者失之浅易,专于谢(灵运)者失之饾饤。孰能处于陶、谢之间,易其貌,换其骨,而神存于古。”关于师法前人,谢榛主张:“学《选》诗不免乎套子,去套子则语新而句奇。务新奇则太工,辞不流动,气乏浑厚。如辞胜气,气胜辞,套子用否之间,善作者不堕于一隅也。”
这些认识,明显受老子、庄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启示。但是,谢榛的“中正之法”,不是折中调和。他对每对矛盾,都在强调其不可分割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地指出主导的一面,如对于“形”、“神”,他更重视“神”,主张“作诗不易逼真”,“诗不可太切”。对于“奇”、“正”,他更强调“以正为主”,主张“正者,奇之根;奇者,正之标。二者自有重轻”。中国当代画家齐白石说他的画“在似与不似之间”,德国美学家歌德说“美在真与不真之间”,与谢榛的“中正之法”一样,都是把握了艺术美特征的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