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名言大全·求木之长必固其根》的名人名言

关于《学习名言大全·求木之长必固其根》的名人名言

真正有用的训练,是理解若干一般原则,对于这些原则在各种具体情况下的应用有彻底的基础训练。

〔英〕罗素《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



要经常回到首要的基本概念上去,并且从基本概念推论出原理来!

〔德〕第斯多惠《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



当然,一般发展是学习和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但起着同样重要作用的还有那些基本知识,如果不识记和牢固地保持这些基本知识,那就不可能有一般发展,因为所谓一般发展,就是要不断地去掌握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学会学习。

〔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你们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首先应当研究科学的初步知识。如果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就决不要动手搞往后的东西。

〔俄〕巴甫洛夫《巴甫洛夫选集》



孔子教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盖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固,待愤悱而后发,则沛然矣。学者须是深思之。思而不得,然后为佗说,便好。初学者,须是且为佗说,不然,非独佗不晓,亦止人好问之心也。

(宋) 程颐 《二程集》



欲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求水流远,泉源须博深。若无底石坚,安得山高峻?向使基础薄,何求塔千层?

(清) 无名氏《学喻》



中国的书,乱骂唯物论之类的固然看不得,自己不懂而乱赞的也看不得,所以我以为最好先看一点基本书,庶不致为不负责任的论客所误。

鲁迅《鲁迅书信集》



学习要抓住基本知识,即不好高骛远,而忽略基本的东西。喜马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因为它是建立在西藏高原上,是基盘广大的高原上的一个高峰; 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或江淮平原上,八千公尺的孤峰是难于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是易于枯竭的。

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



不管你预备走哪一条路,顶顶要紧的是先要为自己做好准备。你不能赤手空拳地开始你的行程,你必须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你必须锻炼出健壮的身体和足够的勇气。

宋庆龄《什么是幸福》



每一个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在他们成“家”之前,绝无例外地都在文、史、哲、数、理、化等等方面经过艰苦的努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建筑百丈高楼,不先打好地基是不行的。

夏衍《学人谈治学》



天天打基础,何时是够?据我看来,要真正打好基础,有两个必经的过程,即 “由薄到厚”和 “由厚到薄”的过程。“由薄到厚”是学习、接受的过程,“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愈读愈厚,我们所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是,这个过程主要是个接受和记忆的过程,“学”并不到此为止,“懂”并不到此为透。要真正学懂还必须经过“由厚到薄”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华罗庚《学者论学》



做学问功夫,基础越厚,越牢固,对今后的学习就越有利,越容易登高峰,攻尖端,得心应手地广泛用。有人说,基础宽些好,但到底多宽才好?有人为此而杂览群书,我的看法,打好基础的第一要求是:对于一些基本的东西,要学深学透,不要急于看力所不能及的书籍。什么叫学深学透? 这就是要经过 “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过程。

华罗庚《学者论学》



我们说,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地打好基础,正是要实现雄心壮志,正是为了攻尖端,攀高峰。不踏踏实实打好基础能爬上尖端吗?有时从表面上看好像是爬上去了,但实际上底子是空的。雄心壮志只能建立在踏实的基础上,否则就不叫雄心壮志。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

华罗庚《学者论学》



有的青年问我学数学有什么“秘诀”。我觉得学习上没有捷径好走,也无“秘诀”可言。要说有,那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在学习中不可平均使用力量,而要把劲特别用在一门新功课、一个新篇章的开头,用在最基本的东西上,打好坚实的基础。

陈景润《学人谈治学》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中国谚语》



没有学爬,不要学走。

《中国谚语》



远路要从近处走,大事要从小处着手。

《中国谚语》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国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