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名言篇·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君子不与
〔说山训〕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桀跖之徒,君子不与①。杀戎马而求狐狸,援两鳖而失灵龟,断右臂而争一毛,折镆邪而争锥刀②,用智如此,岂足高乎!
〔注释〕 ① 与: 为。 ② 镆邪: 即莫邪宝剑。传说春秋吴国工匠干将为吴王铸剑,其妻莫邪投身炉中以使铁汁出,遂成雌雄两剑,雌为莫邪,雄为干将。锥刀: 小刀。
【鉴赏】此语出自《说山训》。它的意思是说,掘开内室来捕捉老鼠,割开嘴唇来治疗牙齿,不管是桀、跖这样的凶暴者,还是谦谦君子,都不会做这种蠢事的。《淮南子》借此以讽刺那些光凭自己的私智、机巧做事的人。这些喜欢耍小聪明的人看似是在解决问题(“求鼠”、“治龋”),实则是逞自己之私智,采取的方式、方法(“掘室”、“割唇”)却极为不明智,这种解决问题也不是真正解决问题,而是又造成了新的更大的问题。《淮南子》作者感叹道:“用智如此,岂足高乎!”
在诸子百家中,道家的反智主义倾向最为强烈。但是我们需要将道家的反智主义倾向放到他们独有的义理体系中去体会,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意。在老子及其道家学派那里,“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道家认为“道”是天地万事万物存在的形上根据,也是天地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终极原因;同时他们也主张以“道”治国,即“无为而治”。而“道”的基本规定性为“自然”、“无为”。《老子·二十五章》说“道法自然”,《诠言训》也说“无为者,道之体也”。“自然”或“无为”则意味着因顺着“道”的原则,因循顺下,不以任何机巧或机心而干扰事物和社会的正常运行,如《老子·十九章》所说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在这个意义上,道家的反智,主要是针对那些现实生活中违背了“道”的原则的机巧或机心而言的,是如《淮南子》作者在这里所感叹的那些“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之类的“智”,而不是如同“反智”这个词语字面的意思所昭示的反对一切人类智慧。
另外,道家,尤其是黄老道家并不是纯粹地反智,在反对这种私智、小智的同时也尚智。这种智慧是大智,是循“道”而行、顺乎自然的大智。它是与“道”相契合的,以“无为”为其特征和表现。它表现为如何在顺“道”而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主观意志和既定目标,表现为由“无为”而“无不为”,即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最优的方式来获得最大的功效。在这个意义上,道家尤其黄老道家提倡的大智,是一种整体性的、根本性的智慧;反对的是小智、私智,是与“道”相悖而强以自己的机巧或机心干扰事物和社会正常运行的私智或小智。譬如“掘室以求鼠”,在求鼠者眼里,鼠是他的唯一对象,求鼠是他的唯一目标,因此,他的全部行为只是着落于“求鼠”上,至于鼠与室之间的关系不是他所考量的问题。这种罔顾或漠视鼠与室之间关系的心态和处理方法则是其机巧或机心的表现。看似他最后可以成功解决了“求鼠”的问题了,但是他的行为又引发了更多的问题,甚至比“求鼠”更为严重的问题。那么,从更宽的视角来看,他在“求鼠”这件事情上是彻底失败了。相对地,道家或黄老道家提倡的大智则是那种既做到不破坏“室”,又可以达到“求鼠”目的的智慧。这种大智才是道家所竭力提倡的真正的完满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