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赏析|译文|出处|解读|

名句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出处

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准绳不能正曲直,用规矩准绳者,亦有规矩准绳焉。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嚼而无味者弗能内于喉,视而无形者不能思于心。兕虎在于后,随侯之珠在于前,弗及掇者,先避患而后就利。逐鹿者不顾兔,决于金之货者不争铢两之价。弓先调而后求劲,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译文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准绳不能定曲直;使用规矩准绳的人,也必定有使用规矩准绳的法则。船翻沉了才显示出游泳的水平,马惊奔时才显示出驾驭的优秀。嚼着没有滋味的食物,不能咽进喉咙;看不见形象的东西,不会在心中留下回忆的印象。犀牛和老虎在后边追着,即使前面有随侯宝珠,也来不及弯腰拾取,因为首先是要避开眼前的危险,然后才谈得上追求之后的利益。捕鹿的猎人看不上在身边跑的兔子;贩卖昂贵货物的商人是不会计较铢两的得失。弓要先调好,然后才讲究它的强劲有力;马要先驯服,然后才讲究它的品质优良;人首先要诚实,然后才看他是否能干。

名句解读

诚信可以诠释为诚恳、守信。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讲信用,取信于人;二是要信任他人。只有诚恳待人,才会取得信任;只有讲求信用,你才会有信誉。民无信而不立。做人,首先是要诚实。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古代先贤对诚信有很多诠释,如《礼记》说:“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韩非子说:“内外相应,言行相称。”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先贤们的这些教诲,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是否诚实守信,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觉悟,更重要的是,它会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和发展。一个表里不一、言而无信的人,可能会得势一时,但绝不会长久,到头来还是让虚伪害了自己。

经典故事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家长怎能开玩笑欺骗孩子呢?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等着父母去教导他,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人所尊敬。

另外,还有一个故事。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完备,但尚未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于是就在首都集市的南门树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搬到北门的人,谁能做到就给他十金。百姓们认为奇怪,没有一个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后来有人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果然给了他五十金。这下秦国人民都明白了,商鞅说话是讲信用的。于是商鞅才下令颁布变法的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