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赏析|译文|出处|解读|

名句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出处

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

孔子说:“《志》中有这样的话:‘言语用来表达思想,文采用来完备语言。’不说话,谁知道他的思想是什么?说话没有文采,就不能传布到远方。”

名句解读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光亮与否,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如同没有精良的手艺,难以把一块用事实与思想凝聚的高级面料缝织成一件得体的、漂亮的外衣。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成为文章的魅力之所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在写景时,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写人时,神形毕肖,让人如见其行;论理时,亦庄亦谐,准确鲜明,给人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

经典故事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文采飞扬的人。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名篇《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三都赋》以富丽的文采受到好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这个故事就是“洛阳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