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出唐·张继《枫桥夜泊》。一题《夜泊枫江》。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郊。江枫:江边的枫树。渔火:渔船上的灯火。对愁眠:指诗人怀着羁旅乡愁睡下。一说,愁眠是山名。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寺建于南朝梁代天监年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初诗僧寒山曾住此寺,因而得名。夜半钟声:当时寺院有夜半打钟的习惯。这几句诗的意思是:夜晚月亮落下去了,在满天的秋霜里,听得几声鸟儿在啼叫。江边的枫树映照着渔船上的灯火,游客带着羁旅的愁情入睡了。夜半时分,忽听得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里的钟声,传到了游客的船上。关于“夜半钟”曾引起不少争论。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指责说:“唐人有云:‘姑苏台下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后人多有驳正,如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说:“盖公未尝至吴中,今吴中山寺实以夜半打钟。……《唐诗纪事》卷二十五曰:此地(指姑苏)有夜半钟,谓之无常钟,(张)继志其异耳。欧阳以为语病,非也。”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九说:“此盖吴郡之实耳。今平江城中从旧承天寺鸣钟,乃半夜后也,馀寺闻承天寺钟罢,乃相继而鸣,迨今如是,以此知自唐而然。枫桥去城数里,距诸山皆不远,书其实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五也说:“尝过苏州,宿一寺,夜半闻钟声。因问寺僧,皆云:分夜钟曷足怪乎!寻闻他寺皆然。始知半夜钟惟姑苏有之。”都以事实证明了张继诗句不误。此诗是广为传诵的名篇,写霜天夜色,江枫渔火,于景物中杂以声响的描写,以衬托中秋夜的幽静,抒写旅人的孤寂之感,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后人谈到寒山寺、渔火、钟声等常引用这首诗或其中的句子。

例如

①你对这首描写秋夜羁旅所见的景物和悠思的诗应该还记得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据说,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张继赴长安应考落榜,回程夜晚船停在苏州枫桥,失意落魄,彻夜难眠,因此写下这首水乡秋夜凄艳、愁思百结的绝句,意境多么空灵幽美,你们日本人最喜欢这首诗。(摘自陈得胜《宵待草》)

②唐朝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我没见过姑苏的渔火,但小清河上的蟹灯,那晕黄的灯光,飘飘忽忽,闪烁在中秋萧疏的原野上,闪烁在我记忆中的深处……(摘自杨启璋《清河蟹灯》)

③“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很早很早以前(大概从宋朝开始)就有人提出过怀疑,认为夜半不是撞钟的时候,我从小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半夜不是撞钟的时候呢?我的家就是夜半撞钟的。而且只有夜半钟。半夜,子时,十二点。(摘自汪曾祺《桥边小说三篇·幽冥钟》)

④这时节,有众多的诗文相伴岂不是美事?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些许哀愁,融于穆寥的深夜里,绵延怎样的思念?(摘自吴燕燕《秋之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