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辜湯生傳論》原文与赏析
趙鳳昌一九三○
《國學辜湯生傳論》古诗句出处:趙鳳昌(一八五六~一九三八),字竹君,晚號惜陰老人,江蘇武進人。有趙鳳昌札記。
論曰:
余識鴻銘以楊太守一言。所見留學外國人材夥矣,卓然以古書傳中士君子自命者,以鴻銘為尤絕特可異。即其所學於彼,亦無有淹博如鴻銘者。而顧自視欿然,別有所尊仰者在,此豈一踐歐土自詡登仙者之所識哉?
余與鴻銘同幕府多歷年數,罷歸復時時與鴻銘遊。憶歲己丑南皮公自粵移節兩湖,調粵屬員五人自隨,鴻銘其一,餘蔡毅若、凌仲桓、梁崧生與余。抵漢之夕,在江寬舟中,南皮慨然謂:「吾輩鞅掌為常,轉藉道路為休假,明日又將治官事,願無忝『六君子』之稱。」當時府主意氣相許如此。
後居滬,鴻銘奉差亦來滬。德皇子游歷東方,聘問中國,清廷已在禁中備迎駐之所。鴻銘得德親王亨利書,言從子年幼,多所未諳,觀光上國,懇請教誨,願以子姪視之。鴻銘持商余,共謀接待之策。余謂:「宜達朝廷,俾派同延賓,為國僎介,庶符兩國情誼。」鴻銘意不欲,但商假余居,與合宴德儲,盡地主禮。德儲擬由關東鐵道經俄境返國,未幾,德皇聞北滿鼠疫,電令至日本後折回,經印度回德焉。余嘗問訊鴻銘:「昔德儲聲勢之盛,君與周旋,其氣頓斂。何道致然?」鴻銘曰:「此輩貴介,未嘗學問。吾以西方學人之意態對之,挾貴之氣自沮。此其出疆專對,尚能無辱之所由,蓋雖不學而猶知自遠鄙倍耳。」
甲午之役,江防需餉。南皮遣鴻銘訊締外債,旣又屬余。余為訪德華銀行主者,告以來意,且先言明決無經手費,可從實開示條款。主者謂:「督部先已遣人來,已如君言,知督部意旨一貫,所代將意者,皆無殊致。」因出一名刺,為「辜湯生」三字,有鴻銘手書語,並簽字云:「我來議借款,成不索回扣,以此刺為證。後有不信,持此控我。」
丙丁間各國持勢力範圍及瓜分之說甚盛,余因事至鄂晤南皮,偶言:「外交變幻,宜多務偵訪,何不使鴻銘擇譯西報助見聞?」南皮告余:「前已囑鴻銘,渠云西報造謠無憑,雖上諭來我亦不譯,衹可使他人為之。」余以此信南皮之能容鴻銘矣。
俄學者托爾斯泰注意社會,著作甚富。鴻銘亦重其人,互相酬答。平時論政持獨見,世謂鴻銘守舊。然鴻銘最念民艱,殊近社會主義者。嘗言:「廠工逐日勞力,每日昳放工,望見經理室內安坐,羅列自奉之品,面有憤色。」一日與余同行,見人力車夫吸紙煙,余謂:「此不知節省。」鴻銘言:「彼終日勞苦,見坐其車者各手一支,竟不能無羨。效以自樂,寧非人情?」鄂中值萬壽節,官府祝賀開宴,唱新編愛國歌。鴻銘謂梁星海:「有愛國歌,獨無愛民歌乎?」梁曰:「胡不思編?」鴻銘略佇思曰:「已得四句,願聞否?」曰:「願聞。」乃曰:「天子萬年,百姓花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座客譁然。
甲午後,余常居滬,鴻銘謂宜多談友解岑寂,偕訪德友花之安,乃著中國理學彙編及譯經子各書者,旣相見,視其案頭有浙刻二十二子。自述咸豐四年來華,任教會事,今教風已變,專事譯著。旋問余:「中國孔、孟連稱,吾意孟子立論尤當。」余答以:「春秋戰國,時代不同。後之有激,更甚於前,孟子已自謂不得已。其道則一也。」花欣然以為知言。又偕訪海關某英友,今忘其名,蓋赫總稅司所優養之學者,在關任閒職,專攻韻學。鴻銘與此君一見即討論某字之韻何如,此君移時云:「尚待索解。」因知學者虛心,中外同也。旋向余曰:「今年中國皇太后六旬萬壽,應令婦女放足留紀念。」余答:「國初屢下詔放足,積疾難破,竟有甘自盡以殉之者。」即問:「事在何年?」余答:「約在順康兩朝之初,均有此事。」渠立取東華錄檢得之,始不以裹足為國制所定也。
庚子拳禍,持論與外人相抗。一日同余訪士林報主筆立德,亦英之文學家,相與辯論移時。立德極意周旋,謂:「請著論,可代登報。」鴻銘謂:「汝報常未得我允許而載我文字,今我將詰責李提摩太,文來請發之。」立德云:「李係好友,恕難從命。」李蓋以拳禍非我政府者也。尊王篇成,告余將付刊。余以各國口舌為疑。鴻銘言:「吾用彼國學說,倘責我,應先毀彼彝訓。」並屬於題簽。余謝不工書。曰:「非為書也,見吾兩人意耳。」乃題之,又為題中庸譯本簽。今猶在兩書首,君墓已宿草,彌可念矣。
君歿於民國十七年,年七十一。唐少川為余言:「世競言國葬,功在一國,國之人共崇之。若鴻銘者,豈非一國之學人哉?然未聞道此者,吾輩之責也。」重少川推為一國學人之意,故以國學冠君名。
君又嘗稱馬相伯、眉叔兄弟,自言在印度遇中國人,相談知為眉叔,愛其學有根柢,回國後因並稔乃兄,常與二馬論文講學云。相老今高壽,九十猶矍鑠如舊,書以質之。
《國學辜湯生傳論》古诗句出处:集評
《國學辜湯生傳論》古诗句出处:【張解民】 娓娓道來,如數家珍,把個辜鴻銘寫得呼之欲出。好處正在不衫不履,漫不經意。正傳可得見此妙筆耶?【王玉祥】 狀辜公之個性甚妙,「愛民歌」一筆尤然。【宗家】 姓名而冠以國學,譽之至也。湯不合時世,恃才放曠,眞一代奇物。察其細行,熱腸君子不愧也。其譽也,實至而名歸焉。【徐晉如】 湯生行高於世,楚狂之流也。寫人而寥寥數筆,聲色俱足,蓋善貌其性情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