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庆·鹦鹉灭火》注释,意译与解说
有鹦鹉飞集他山, 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 即为灭火。
——《宣验记》
【意译】
有只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把鹦鹉当贵客看待。鹦鹉想,虽然快乐,但不可久留此山,便飞去了。几个月后,山中起火,鹦鹉老远看见了,就投入河水中沾湿了自己的身子,飞来洒下水滴救火。天神见了说:“你虽有意,但这样救火对灭火不起什么作用的!”鹦鹉告诉了天神:“我虽知道这样做不能起作用,但我曾居住过此山,山中的禽兽待我如兄弟一般,所以我不忍心眼睁睁看着他们遭灾啊!”天神深受感动,随即把山上的火灭了。
【解说】
鹦鹉身为鸟类,也懂重友谊,当山林起火,一度相交为友的禽兽面临危险,它挺身而出,虽自知力量微薄,无法灭火,却毫不迟疑以羽毛沾水,飞去洒向山林。鹦鹉的行动终于感动了天神,使山林禽兽得救。作者赞赏鹦鹉的举动,本意在肯定人世间的友谊,人若有救助于他人的决心,纵然力量单薄,也能感动“上帝”,这个“上帝”就是众人。众人相助,终能获得成功。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后,便有了行善、救援弱小者的伦理道德观念,这是人类为了建立良好的自身生存环境而形成的。人无近忧,必有远虑,救人者,或许有一天需要他人相救。但是反其道而行之者大有人在。假、丑、恶总是与真、美、善相对立而存在的。社会的发展终究会让真、美、善战胜假、丑、恶。鹦鹉灭火不失为启迪人们良知的一则寓言故事。
【相关名言】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相互要求一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
——俄国·别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