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寓言·鸟师网鸟》寓言赏析

《亚非寓言·鸟师网鸟》寓言赏析

古时候……菩萨投胎为鹌鹑,与几千只鹌鹑一起住在树林里。那时,有个捕鸟师来到它们的住处。他先是模仿鹌鹑叫,等到鹌鹑聚落在一起时,就撒出网把它们网住,然后收紧网,将它们捆作一团,装进篮子带回家。他靠卖这些鹌鹑为生。

一天, 菩萨对鹌鹑们说:“这个捕鸟师要灭绝我们的种族。我有一个办法, 可以使他抓不到我们。 以后, 当他把网撒在你的头上时,你们每只鹌鹑都把自己的头伸出网眼,一起带着网飞到你们愿意去的地方,然后降落在荆棘丛中。这样, 我们就能从网底逃生。”鹌鹑们同意道:“好吧!”

第二天, 当网撒在它们头上时, 它们就按照菩萨所说的方法带着网飞走, 降落在一个荆棘丛中。从网底下逃脱出来。捕鸟师赶到荆棘丛中取下网时, 已是黄昏时分。他只得空手回家。一连好几天,鹌鹑们都采取这个办法, 因而捕鸟师总是在黄昏时分取下网, 一无所获, 空手回家。他的老婆很生气,说道:“你每天都空手回家。想必你在外面另有吃饭的地方吧!”捕鸟师回答道:“亲爱的,我没有另外吃饭的地方。只是那些鹌鹑现在齐心协力啊!每当我撒下网, 它们就带着网飞落到荆棘丛中逃脱。但是, 它们不会永远和睦相处的。你别担心! 一旦它们中间发生争吵,我就能将它们一网打尽, 回来时准叫你喜笑颜开。”说完,对老婆念了这首偈颂:

众鸟齐心协力, 带网飞走逃命;

一旦互相争吵,准能一网打尽。

此后不久,有只鹌鹑在飞落吃食时,不小心踩了另一只鹌鹑的头。被踩的那只鹌鹑气愤地嚷嚷道:“谁踩我的头了?”“是我不小心踩了你,请别生气。”尽管这样打了招呼,那只鹌鹑依然怒气冲冲。于是,两只鹌鹑你一言我一语,争吵不休,互相讽刺道:“我想是你独个儿把网带起来的吧!”菩萨见它们争吵,心想:“一发生争吵,就会失去安全。现在, 它们不能带网飞起, 因而, 将遭到灭顶之灾。捕鸟师的机会来了。我不能再呆在这里了。”于是, 它带着自己的同伴, 飞往别处去了。

过了几天, 那捕鸟师果真又来了。他先模仿鹌鹑叫,等鹌鹑聚落在一起时, 撒出网, 网住了它们。一只鹌鹑说:“你带着网飞起时,你头上的羽毛肯定会脱落。现在,你飞吧!”另一只鹌鹑说道:“你带网飞起时,你的两只翅膀肯定会折断。现在,你飞吧!”就在它们互相喊着“你飞吧”的时候,捕鸟师过来检起网,将它们捆作一团,装进篮子带回家。他老婆见了,喜笑颜开。

——《佛本生故事选》(郭良鋆、黄宝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这篇寓言选自《佛本生故事》。“佛本生故事”意思是释迦牟尼如来佛前生的故事。古代印度相信轮回转生之说,认为任何一个生物在世上为善为恶决定它们转生的好坏。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也经历了无数次转生,最后才成佛的。——这就是佛本生故事的来由。

这篇寓言刻划了两个形象:捕鸟师和投胎为鹌鹑的菩萨。 (菩萨是仅次于佛的圣者,释迦牟尼成佛前称菩萨)。捕鸟师有丰富的捕鸟经验,捕鸟时,“他先是模仿鹌鹑叫, 等到鹌鹑聚落在一起时,就撒出网把它们网住”。当鹌鹑们团结一致带网逃脱后,他也能预见到鹌鹑们不会永远和睦相处,一旦它们内部四分五裂,就准能将它们捉住。事情的发展,果然证明了捕鸟师预见的正确。菩萨是这篇寓言所歌颂的智者。面对捕鸟高手, 他向鹌鹑们发出警告:“这个捕鸟师要灭绝我们的种族”,然后告诉大家逃脱的办法: 齐心协力,带网逃走。这个办法果然灵验。后来,鹌鹑内部发生争吵,菩萨的智慧再一次表现出来, 他知道:“一发生争吵,就会失去安全”,于是极明智地带着自己的同伴飞往别处, 免去了灭顶之灾。

捕鸟师对老婆念了句偈颂:“众鸟齐心协力,带网飞走逃命,一旦互相争吵,准能一网打尽”。它道出了这篇寓言的寓意,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齐心协力是胜利的保证,四分五裂是失败的根苗。

这篇寓言在艺术上有两个特色:

一个是用正反对比来突出主题。既写了鹌鹑们齐心协力所取得的胜利,又写了它们四分五裂所导致的失败。正反对比,使主题格外鲜明而有说服力。

再一个是用正衬的手法来刻划形象。作者用捕鸟师的聪明来衬托菩萨的加倍聪明,这就是正衬。捕鸟师捕鸟的办法是高明的,他对鹌鹑必然会分裂的预见也是正确的,最后,他的确捕到了鹌鹑, 可说相当聪明。但是,他与菩萨相比,菩萨就显得更加聪明:他教会鹌鹑逃脱的办法,他一发现鹌鹑内部争吵,立刻飞走了,捕鸟师始终没能逮住他。从这点上说,捕鸟师的聪明又不及菩萨的聪明了。这种正衬手法,我国清代的毛宗岗在评点《三国演义》时有过很精辟的分析:“文有正衬反衬。写鲁肃老实, 以衬孔明之乖巧,是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衬也。譬如写国色者,以丑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夫形之而更觉其勇。”这段话,充分肯定了正衬手法的强大的艺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