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故事简介

腊八节

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是古人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除了举行祭祖敬神的活动外,还要驱逐瘟疫。腊八节的时间也是有变化的:先秦时期,腊八节在冬至后的第三天;南北朝时开始固定在农历的腊月初八。

这一天,人们都要喝腊八粥。中国人喝腊八粥的习俗,最早开始于宋代,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加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物品,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煮腊八粥,祭祀祖先,然后一家人聚在一起食用。

据说腊八粥起源于古印度。古时候,在印度北部地区,有一个迦毗罗卫国。国中的净饭王有一个儿子叫乔达摩·悉达多,即后来的佛祖释迦牟尼。悉达多在年轻时,就感到人生在世,难免要经历生老病死等各种苦恼,觉得这样的生活徒劳无益,而且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

29岁那年,悉达多舍弃了王族的奢华生活,出家苦修,饿得骨瘦如柴,最终昏倒在地。这时,一位牧羊女发现了他。善良的牧羊女在杂粮里掺入野果,用羊奶煮成粥,将悉达多救醒。大约在公元前525年的一天,即中国农历腊月初八,悉达多在佛陀伽耶的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因此腊八节也被称为“佛成道节”。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就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都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各地的寺院都要诵经,并效法传说故事中佛祖成道前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和果实等食物,煮成粥供佛,名为“腊八粥”,并将之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后来便在民间流传下来,并逐渐成为一种风俗。

据说有的寺院在腊月初八到来之前,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发放给穷人,说是穷人吃了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又把腊八粥叫做“佛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