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点拨·语言描写》写人作文写作技巧

技巧点拨·语言描写名言大全

技法解说

语言描写是指把描写对象自己所说的话经过选择加工,拿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写人方法。常言道:“言为心声。” 语言描写就是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老舍说: “人物性格各异,谈吐亦殊,人物应该说什么,应该怎么说……说什么固然要紧,怎么说却更重要,说什么可以泛泛的交代,怎么说却必须洞悉人物的性格,说出掏心窝子的话来。” 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推动情节发展。

人们运用语言来交流思想时,往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一种是直截了当,有什么说什么,不转弯抹角。这种人嘴里说出来的就是心里所想的,语言和思想是一致的。如法国作家雨果《 “诺曼底” 号遇难记》 写船长哈尔威对大副说: “哪个男人胆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这句话坚决有力,毫不遮掩,表现了船长在海难来临时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可贵品质。

另一种是含而不露,深沉曲折,欲说还休。这种人说出的话需要仔细揣摩,细心体味,才能知道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如现代作家孙犁《荷花淀》 写女人们想念参军的丈夫,很想去部队驻地探望,但嘴上却说: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我本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这些语言委婉曲折,生动地展现了小媳妇们复杂的心理世界。

还有一种是正话反说,或语含讥讽,或喜爱娇嗔。这是针对特殊对象时说话人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法,千万不可从语言的表面上去理解,应当从内容的反面去寻找答案。如《藤野先生》结尾写道: “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 ‘正人君子’ 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这里的 “正人君子” 是反语,是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效力的无耻文人。《荷花淀》 写女人们没见到自己的丈夫,在心里骂着自家的“狠心贼”,这从感情上看似乎是恨之入骨,其实正相反,是爱之甚切的一种表现。

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时一定要了解人物语言的表达方式,切不可忽视人物语言与思想之间的不同联系,否则很难把人物写好。

语言描写如果运用恰当,能生动反映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身份地位,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如鲁迅在《孔乙己》 中写孔乙己偷书被打,受到人们嘲笑时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这些语言描写在我们面前生动地展示了一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而穷苦潦倒、善良迂腐的读书人形象,使人 “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再如《水浒传》 里写到三个绿林好汉: 柴进、鲁智深、李逵,他们都渴望见到江湖上有名的 “及时雨” 宋江。好不容易见到后,柴进说的是:“大慰平生之念,多幸多幸。” 鲁智深说的是: “多闻阿哥大名。” 李逵说的是: “我那爷,你何不早些些个,也叫铁牛欢喜。” 三句话意思一样,说法不一样,就鲜明地显示了不同的人物身份、不同的性格特点: 柴进是贵族,性格儒雅; 鲁智深是下层军官,性格豪爽; 李逵是无业流民,性格粗率。

在作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描写得恰如其分,让语言描写能很好地配合人物形象的塑造。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描写人物语言的方法。

第一,语言描写要善于取舍。写人物的语言并非是对人物有话必录,说什么写什么,而是要从人物诸多的语言中精选出一些对描写人物有利的语言材料,写进自己的文章中去。也就是说,语言描写也应当围绕人物形象的塑造来选材。如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对老葛朗台的语言描写非常传神,看到梳妆匣时,连呼“金子!”骗取了继承权后,喜不自禁地说: “咱俩了结了”,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弥留之际不忘叮嘱女儿照看好财产,“到那边向我报账!” 一句句,一声声,赤裸裸地暴露了他视金如命、爱财成癖、丧尽人情的守财奴性格。所以在语言描写中,我们努力的目标是写出人物的个性,其中的难点也正是在于对个性化语言的筛选。

第二,语言描写要注意抓住特点。人物的性格往往在语言上可以表现出来,即每个人说话总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表述方式,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时一定要抓住这些独具特点的话,这样我们笔下的人物也就能“活” 起来。如鲁迅《故乡》 中写杨二嫂的语言: “哈! 这模样了! 胡子这么长了!”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一种倚老卖老,故作亲热的语气。而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时,马上就换了一副腔调: “啊呀啊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这样的语言描写形神毕现,惟妙惟肖,这正是自、尖刻、贪婪、势利的杨二嫂独具的语言。

第三,语言描写要适当描绘语态和情态。语态是指说话的声音高低粗细、急速迟缓、流利断续等状态。在描写语言的时候如果能够兼顾到这些特点,不仅能使语言更具真实感,而且还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状况等。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先生“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 指挥倜傥, 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 千杯未醉嗬……’”。作者巧妙地运用了 “呢”、“噫”、“嗬” 等语气词,生动地描绘了先生读书时忘情地陶醉于其中的情形,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此外,人物说话时的情态对人物语言描写也非常重要,它能够提示读者注意人物说话时的表情、态度。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中写母亲说话时的情态:“很不痛快地说”、“吞吞吐吐地说”、“突然暴怒起来,说”、“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这些情态与人物的语言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描写人物语言,还要善于选用现实生活中的口语、俗语、歇后语等,使人物语言口语化、生动化、情境化。

总之,语言描写要生动、简洁,力忌八股调、学生腔,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为文章主题服务。

例文点评

母与女



梁晓声



在二○○○年正月十五那一天,母亲很晚才回到家里。女儿竟还没吃晚饭。母亲说她也没吃,母亲带回了一盒元宵,母亲说完就煮元宵去了。

一会儿,母亲煮好了元宵,盛在两只碗里,女儿一碗,自己一碗。

女儿呆呆地望着碗,不动筷子。

母亲就很奇怪,拿起筷子,困惑地问:“女儿呀,你不饿吗?”

女儿低声说了一个字: “饿。”

“既然饿,为什么看着不吃,不爱吃?我记得你是爱吃元宵的啊。”

“妈妈,我怕。”

“怕?”——母亲更奇怪了,“怕什么?”

“怕你在元宵里下了毒……”女儿抬起头,目光定定地望着母亲,眼中溢满了泪。

“你这是说的什么话?”

“妈妈。你把筷子放下吧! 我不想死,我也不愿你死……”

“可我……”

“可我觉得你肯定在元宵里放了毒……”

女儿的眼泪,吧嗒吧嗒掉在桌上,掉往碗里。

母亲缓缓放下了筷子,表情一时变得异常严肃,她也目光定定地望着女儿问: “女儿,你今天究竟是怎么了? 你头脑里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荒唐的想法?”

“妈妈,我今天听来家里玩的同学讲,别的中学有一名女生,和我一样爸爸也死了,妈妈下岗了。下岗的妈妈就买了一盒元宵,煮时下了毒,结果她自己和她的女儿吃了后,都死了……妈妈我知道你也下岗了; 只不过你装出每天都去上班了的样子……妈妈我真的很怕死,也不愿你死……”

女儿说罢,就哭起来了。

而母亲则起身走到了女儿身旁; 女儿扑在母亲怀里,双手紧紧搂抱住母亲。

母亲抚摸着女儿的头,用特别温柔的语调说: “好女儿呀,妈妈有多么爱你,你是知道的,妈妈怎么会忍心毒死你呢?妈妈才四十多岁,小时候挨过饿,十六七岁下乡,整整十年后才返城。结了婚仍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你十岁了我们终于有了房子,你爸爸又病了多年……妈妈的命虽苦,可妈妈珍惜自己的命。才不愿死呢! ……”

母亲也流泪了。眼泪掉在女儿脸上、手上……

母亲又说: “好女儿呀,不错,妈妈是下岗了,妈妈是一直在瞒着你这件事。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就是去找工作的呀。”

女儿放开了母亲,母亲就又回到桌子那一边坐下。女儿仍像刚才那样目光定定地望着母亲,但眼中已充满了信任。

母亲轻言细语地说: “好女儿呀,如果我们要鼓起勇气生存下去,那么,你就得和妈妈共同接受另一种现实。”

“妈妈,你就说吧。我做好种种心理准备了!”

“我们住的这个两室的单元房,你爸爸活着时我们不是已经买下了吗,首先,我们将把它卖了,而且妈妈已找到买主,那么我们就有十几万元钱了……”

“可……我们住哪儿呢?”

“我们将一半的钱买一处一居室,另一半钱供你读书和租门面开家电器维修店,我和另一个男人一起开店。所以你以后不可能再有属于自己的房间了,你同意吗?”

“这……我听妈妈的。”

“在那一间房子里,我们要摆一张双人的大床……”

“我高兴和妈妈睡在一张床上!”

“双人床上还要想办法架一张单人床,你将睡上边的单人床……"

“为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呢,妈妈?双人床上架一张单人床,看上去多古怪呀!”

“必须那样,因为,将有一个会维修家用电器的男人和妈妈睡在双人床上。……”

“妈妈,你可要看准人呀!”

“妈妈都是四十多岁的女人了,不是那么容易被男人的假象欺骗的。”

女儿觉得母亲真的是笑了一下,于是自己也笑了一下。

女儿低声说: “妈妈,咱们吃元宵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于是女儿首先拿起了筷子。

“女儿呀,咱们的命运就像这元宵做成的过程一样,做元宵不是首先得有馅儿吗?咱们就是元宵馅儿。咱们被放在社会那只大簸箕上摇啊摇啊,渐渐地沾满江米面儿,一个个元宵就做成了。那就是咱们的命运形成了呀! 咱们不能被摇散了。咱们应该经得起摇,摇散了的馅儿还怎么能滚成元宵呢?只要咱们自己不散,只要咱们本身酸甜酸甜的,咱们的命运也会像元宵一样,有自己的滋味儿。女儿你说对不对?”

“妈妈呀,你不但说得对,而又比喻得好极了。以后我要把你的话写进作文里!”

女儿的语调乐观起来了。

“还吃吗?”

“妈妈,再给我盛一碗!”

在二○○○年的正月十五,有一个人听到了这母女二人的全部对话。

那一个人是我们都不大相信存在着的上帝。

上帝被母女二人的相互理解感动了。于是上帝使那个将要介入她们命运的男人的心肠变得更好,性情也变得更温和。

那么,当然的,他很爱那个女人,也很爱她的女儿……

点评:

文章以写人物的对话描写为主,写母女二人在元宵夜吃元宵前的对话,整个故事由对话而展开。随着对话的深入,事情的起因、经过和人物的生活经历逐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也随对话而一步步揭示出来。母亲的顽强生活以及对女儿的舐犊之情和女儿热爱生活以及对母亲的依恋信赖,再加上对后来生活的预示,给人们以积极向上的启迪和心灵的震撼。

好个知心朋友



刘 墉



“可是我菜都买好了……好吧! 谢谢……再……” 小英的“再见” 还没说完,对方已经挂了电话。许久,许久,她呆坐着,电话还在手里,发着呜呜的声响,在这个已经空了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刺耳。

“有什么不开心的事?” 一只手伸过来,帮她挂上了电话,抬头,是新来的唐小姐。

“没什么事。” 她扯了扯嘴角,“你怎么还没走?”

“急什么?有什么事等我回家办?家又不像个家。还不如在办公室,觉得充实些。”

小英抬抬眼角,看了看这位已近中年的女人,大家都说她不好惹,可是,她却看到一种落寞感,一种和自己相似的落寞。看到别人也有的落寞,倒使小英放松了,甩甩头发,一笑:

“要不要一块儿出去吃晚饭,我请客!”

没人知道今天是小英的生日,除了 “他”。当然! 现在又多了个她——唐小姐。

一直到喝咖啡,她才说今天是自己的生日。

没想到,唐小姐一点也没惊讶,只是淡淡一笑: “我的生日,也常是这样过的。他,总有事,总是突然打个电话说抱歉,害得我对着一桌做好的菜和插好的蜡烛掉眼泪……唉! 有什么办法?跟别人分……”

小英愣了。赫然发现,眼前这位唐小姐,竟像是一面镜子,立在眼前,让她看到自己。

忍不住的泪水,突然一串串地滚下来。赶紧拿餐巾去挡,还是被唐小姐看见,焦急又关心地问:

“你怎么了?什么事让你伤心,难道……”

小英的心防崩溃了,多少年来,从不曾对人倾吐的秘密,如同滚下的泪水般,全涌了出来。

说完了,已是深夜,唐小姐开车,送她到家门口,这也是小英从没经历过的。不管多熟的同事,她都不曾把人带回家,这是她和“他”的秘密,不能让人知道。

但是,今天,不! 今夜,她觉得好轻松,觉得终于遇到一个跟她有着同样痛苦、同样煎熬的人。发觉自己不再孤独。

唐小姐一夕之间,成为她最要好的朋友。只是,她不了解,为什么其他同事,渐渐对她露出奇怪的眼光。有时候,桌上的电话才响,她感觉到,几十双眼睛都在看她。

终于有一天,马小姐偷偷对她说:

“你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其实,你不该讲,大家同事六七年,你都没说,为什么唐小姐才来,你就告诉了她呢? 那又是个大嘴巴,到处吹牛,说她知道你的私事。”

“可是她,她也一样……”

“她也一样什么?跟你一样爱上了有妇之夫?那才是笑话呢!她今年初才结的婚!”

小英忍不住地冲到唐小姐面前,低声狠狠地问: “你为什么把我的事跟别人说? 你明明才结婚,又为什么要骗我?”

唐小姐缓缓地偏过头来。

“哎呀! 交朋友嘛! 我看你好伤心,八成是那么回事,编个故事让你舒服点。” 又是淡淡一笑: “何况,我不编那个故事,你也不会告诉我你的故事啊!”

点评:

本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塑造了一个虚伪、阴险、无聊的人的形象。她为了骗得小英心中的秘密,故意装得感同身受,“我的生日,也常是这样过的”,当我们听到她故作伤感地时断时续的身世陈述,心中顿涌厌恶之感。当小英显得很激动时,她又故作关切,虚伪之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文中我们知道了生活中除了美好的事物外,还有很多丑恶的东西,总有些人有窥探别人隐私的癖好,对于这些人的及时有力的揭露,可以使大家认清其真实面貌。

文章情节跌宕,选材新巧,语言潇洒自如,可读性较强。

文题演练

一、请以《沟通》 为题目作文。

要求:

1. 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

2. 卷面整洁。

3. 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写作时一定要把握住“沟通” 的含义。从小处写,可以讲述同学之间通过坦诚相待,消除彼此间的误会,可以讲述与家人之间通过静心交流,填充年龄间的代沟,实现零距离接触。从大处写,可以叙述古代郑和下西洋,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流,玄奘西游,也可以写当今世界援非小组的文化沟通,欧盟保持一个声音说话的经济沟通等等。从创新角度来看,分解“沟” 与“通”,诠释其本意,写大禹治水,写网络都是一个很好的写作角度。若选择写一篇记叙文,在采用其他描写方法的基础上,可着力采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请以 “考试” 为话题作文。

要求:

1.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向上。

2. 不限文体。

3. 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同学们在上学期间经历过各种各样的考试,要是选择考场上解答考题的材料来写就太一般化了,你可以写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考题,也可以写成长道路上的考题,还可以选择心路历程的考题。总之,要选择广义上的考题来写。围绕这一话题,要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来构思,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如在胜利的荣誉与失败的责任面前作出抉择,在困难面前是知难而进还是退避三舍,这些都是一道道必须作出答复的 “考题”。若你选择写一篇记叙文,可着力采用语言描写,使用时,必须符合人物的心理状态和语言环境,与其他描写手段结合起来,使人物语言更加生动逼真。

佳作展示

沟 通



一考生



黄老汉种了一辈子的地,没想到竟然也培养出了一个当局长的儿子。

儿子在县城工作,又忙,一年中难得回家一趟。

这年中秋,又恰逢黄老汉生日,于是局长儿子百忙之中偷闲赶回老家为黄老汉祝寿。

爷儿俩吃完饭,就坐在院子里葡萄架下聊了起来。儿子端起茶杯说: “爸,咱俩好长时间没在一起……” “别叫 ‘爸’,听着耳生,叫 ‘爹’!” 儿子的脸阴了一下,但马上又恢复了正常。“爹,咱爷儿俩好久没在一起说说话了。今晚上,咱爷儿俩就说点掏心窝子的话,沟通沟通。”

黄老汉点燃烟杆子,默默地听着。

于是儿子问道: “爹,你这一辈子最高兴、最幸福的事是在什么时候?”

黄老汉把烟杆子一放说: “嗯,那得算粮食大丰收的时候。”

“爹,这叫空话、大话、套话,当农民的谁不希望粮食大丰收。”

“那,儿子,你什么时候最幸福、最高兴呢?” 黄老汉反问。

儿子答道: “爹,我这辈子最幸福、最高兴的时候嘛,就是下属给我汇报工作情况时。”

黄老汉又点燃烟杆子,吧嗒吧嗒抽了几口后说: “那有什么可高兴的,一个人坐着,听一群人在哪里叽里呱啦讲个不停。”

儿子马上接口道: “哪里啊,他们都是拣我喜欢听的话,只要他们稍一讲错,那我就敲敲桌子,碰碰茶杯或 ‘唉’ 一声什么的,他们就不敢说下去了。”

黄老汉把烟杆子放在石凳上,使劲敲了两下。儿子问: “爹,你咋了?生气了?我没惹您老人家呀?”

黄老汉接口道: “小子,你爹刚才说得不好,现在我重说。我这一辈子最高兴、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你这个第一位成为村里的大学生的儿子,而现在你却使我失望,你没当几年官,官气倒长了不少,真没想到……”

说完,黄老汉站起来要回里屋。突然,黄局长激动地站起来,厉声喝道: “同志,你这是什么态度?我还没说散会呢!”

点评:

文章主题明确,用小小说的笔调,鲜明地表达了黄老汉和儿子之间对“幸福·高兴” 存在无法沟通的看法,作者关注现实,针砭时弊,新意迭出。文章在人物对话和神态描写方面具体形象,入木三分,语言简练,行文流畅。

考试心态录



李佳琪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数学老师一声令下: “收卷!”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立即飞也似的卷走了试卷。

试卷刚被收走,小A就转身问坐在后排的小B: “最后一道解答题的答案是多少?”

一向自诩为数学通的小B悠悠地说: “40。”

这句分贝并不高的话,不知有何神效,竟然使本来安安静静的教室立即沸腾起来。很快,小B周围围起了一群人。

“真的?40?”

“我怎么是45?”

“这种玩笑可开不得,到底是多少?”

一串串的问题顿时涌向小B,这倒使小B有些手足无措了:“我也不清楚,好像是40。”

“40! 惨了,这题8分呢!”

“就是啊,又要 ‘开红灯’ 了!”

于是,同学们三五成群,手中拿着各自的草稿纸,一题一题对着。时而冒出一句 “噢! 我对了!”时而又传出一声 “唉,又错了。” 真是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终于,挨到了下午。数学课前,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涌向数学课代表小B,一串串的问题又铺天盖地地向他袭来。“数学老师心情怎么样?你见他脸色怎样?” 小C在一旁担忧地问。

“是不是咱们又考砸了?”

“惨了,又得挨一顿臭骂了。” 小D一边耷拉着头,一边悻悻地走开了。

“不会吧,吃饭时,我看见数学老师脸上笑眯眯的。”

“真的吗?”

“唉,管它呢,只能听天由命了吧!”小E不禁仰天长叹。

“丁零零——”上课铃声打断了同学们的议论。全班同学几乎同时把头转向门口,心里不知默念了多少遍“上帝保佑”、“阿弥陀佛”。

随着脚步声的临近,同学们的心也仿佛提了起来。只见数学老师面无表情地走进教室,也就是说,从他的脸上看不出是喜还是忧。大家稍稍放了放提着的心,然后目光又“唰” 的一下聚集到他的手上——一本数学书,一本备课笔记,却没有卷子。“哇!卷子还没批好。”有人轻轻地说了句。大家的心终于落下了。

教室里原先的紧张气氛一扫而光,大家的脸上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不过,过不了多久,测验考试的结果肯定会再掀波澜。

瞧,这就是考试带来的喜与忧。

点评:

本文突出的特点是人物语言的描写。小作者以一次数学测验后,同学们对答案、猜测测验情况为内容,通过同学间的对话,特别是对同学们不知做对做错而战战兢兢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学校生活,读来使人感觉真实自然。文章语言描写简洁明快,流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