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学·汉乐府·陌上桑》原文、赏析、鉴赏
日出东南隅〔2〕,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3〕,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4〕,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5〕,桂枝为笼钩〔6〕。头上倭堕髻〔7〕,耳中明月珠〔8〕。缃绮为下裙〔9〕,紫绮为上襦〔10〕。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鬚〔11〕;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12〕。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13〕。
使君从南来〔14〕,五马立踟蹰〔15〕。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16〕?“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17〕“罗敷年几何?”〔18〕“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馀。”〔19〕“使君谢罗敷〔20〕,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21〕:“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22〕。何用识夫婿〔23〕,白马从骊驹〔24〕。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25〕,可直千万馀〔26〕。十五府小吏〔27〕,二十朝大夫〔28〕。三十侍中郎〔29〕,四十专城居〔30〕。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鬚〔31〕。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32〕。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33〕。”
〔1〕本篇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相和曲》。《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玉台新詠》题为《日出东南隅行》。陌上桑:犹言路边的桑林。
〔2〕隅:方。
〔3〕好女:美女。
〔4〕蚕桑:指养蚕采桑,是以名词作动词用。
〔5〕青丝:青色丝绳。笼:竹篮。系:篮上的络绳。
〔6〕笼钩:竹篮提柄。
〔7〕倭堕髻:发髻偏在一边,呈欲堕之状,是当时流行的发型。
〔8〕明月珠:宝珠名。
〔9〕缃:浅黄色,一作杏黄色。绮:有花纹的绫。
〔10〕襦:短袄。
〔11〕捋(lu):顺摩。
〔12〕帩(qiao)头:即绡头,包头发的纱巾。
〔13〕坐:因为。
〔14〕使君:东汉时对太守、刺史的称呼。
〔15〕五马:汉太守地位相当古之诸侯,故用五匹马驾车。踟蹰:徘徊不前。
〔16〕姝:美丽,这里指美女。
〔17〕“秦氏”二句:罗敷答辞。
〔18〕几何:多少。
〔19〕“二十”二句:吏人问罗敷后回复太守之语。
〔20〕谢:问。
〔21〕置辞:致辞。
〔22〕居上头:居于前列。
〔23〕用:以。
〔24〕骊驹:深黑色小马。
〔25〕鹿卢:通常写作辘轳,这里指剑柄用玉作成辘轳型。
〔26〕直:同“值”。
〔27〕府小吏:太守府中的小吏。
〔28〕朝大夫:朝廷上大夫的官职。
〔29〕侍中郎:皇帝侍从官。
〔30〕专城居:一城之主,如太守、刺史之类。
〔31〕鬑鬑(lian):胡须稀疏的样子。
〔32〕盈盈、冉冉:舒缓的样子。
〔33〕殊:出众。
这首诗描写采桑女罗敷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属于传统的桑林文学题材。在此之前,《诗经》中的桑林文学表现了对异性的热烈向往,而汉代的秋胡戏妻故事则表现了男女大防不可逾越的礼教观念。《陌上桑》是对上述两类桑林文学主题的融合,它一方面歌颂了罗敷绝世的美,另一方面又突出了罗敷的贞节。诗中衬托手法的成功运用历来为人所称道。而艳丽鲜明的色彩、行云流水般的诗句和活泼的喜剧情调,则典型地体现了民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