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
“相”是会意字。甲骨文从木,从目,会用目来看树木之意。金文大体相同。小篆直接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隶变后楷书写作“相”。
《说文·目部》:“相,省视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诗》曰:‘相鼠有皮。’”(相,察看。由目、木会意。《易经》说:“地上可观的东西,没有什么比树木更可观了。”《诗经》说:“察看那老鼠,一定有皮。”)
“相”的本义是细看、观察。如《左传·隐公十一年》:“相时而动。”引申为相面。
用作名词,指相貌。如“相由心生”。
又引申指互相。如《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还引申指辅助。如《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辅助国君的人就可以称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