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
“伐”是会意字。甲骨文、金文像用戈砍击人头的形象。小篆承接金文而来。隶变后楷书写作“伐”。
《说文·人部》:“伐,击也。从人持戈。一曰:败也。”(伐,击杀。由“人”持握“戈”会意。另一义说:伐是败坏。)
“伐”的本义为击刺、砍杀。如苏辙《太白山祈雨词》:“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引申泛指砍。如《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又引申指讨伐、攻打。
南征北战能积成功劳,故又引申指功绩、战功。如《资治通鉴》:“今戎事方兴,勋伐既多。”
伐
“伐”是会意字。甲骨文、金文像用戈砍击人头的形象。小篆承接金文而来。隶变后楷书写作“伐”。
《说文·人部》:“伐,击也。从人持戈。一曰:败也。”(伐,击杀。由“人”持握“戈”会意。另一义说:伐是败坏。)
“伐”的本义为击刺、砍杀。如苏辙《太白山祈雨词》:“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引申泛指砍。如《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又引申指讨伐、攻打。
南征北战能积成功劳,故又引申指功绩、战功。如《资治通鉴》:“今戎事方兴,勋伐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