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

“廖”是形声字。小篆本从广,膠声,后“膠”省略作“翏”。隶变后楷书写作“廖”和“膠”。规范化后,以“廖”为正体。由于后来用作姓,空虚之义便又改写作“寥”,从宀,翏声。
《说文》无。
“廖”的本义为空虚。如《老子》第二十五章:“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引申指高旷,高远。如《素问·天元纪大论》:“太虚廖廓,肇基化元。”
又引申指稀少。如谢眺《京路夜发》:“晓星正寥落,晨光复映漭。”物少就会显得寂静,故又引申指寂寞、寂静。如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生。”
寥
“廖”是形声字。小篆本从广,膠声,后“膠”省略作“翏”。隶变后楷书写作“廖”和“膠”。规范化后,以“廖”为正体。由于后来用作姓,空虚之义便又改写作“寥”,从宀,翏声。
《说文》无。
“廖”的本义为空虚。如《老子》第二十五章:“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引申指高旷,高远。如《素问·天元纪大论》:“太虚廖廓,肇基化元。”
又引申指稀少。如谢眺《京路夜发》:“晓星正寥落,晨光复映漭。”物少就会显得寂静,故又引申指寂寞、寂静。如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