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

“耽”是会意兼形声字。小篆,从耳,从冘(表示像担子一样下垂),会意耳大而下垂之意,冘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耽”。
《说文·耳部》:“耽,耳大垂也。从耳,冘声。《诗》曰:‘士之耽兮。’”(耽,耳朵大而下垂(至肩)。从耳,冘声。《诗经》说:“男人们多快乐啊。”)
“耽”的本义为耳朵大而下垂。如《淮南子·地形》:“夸父耽耳,在其北方。”由耳朵下垂引申指拖延、延迟。如“耽搁”、“耽误”。通“酖”,指沉溺、迷恋。
耽
“耽”是会意兼形声字。小篆,从耳,从冘(表示像担子一样下垂),会意耳大而下垂之意,冘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耽”。
《说文·耳部》:“耽,耳大垂也。从耳,冘声。《诗》曰:‘士之耽兮。’”(耽,耳朵大而下垂(至肩)。从耳,冘声。《诗经》说:“男人们多快乐啊。”)
“耽”的本义为耳朵大而下垂。如《淮南子·地形》:“夸父耽耳,在其北方。”由耳朵下垂引申指拖延、延迟。如“耽搁”、“耽误”。通“酖”,指沉溺、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