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
“愤”是形声字。小篆从心,賁声。隶变后楷书写作“憤”,汉字简化后写作“愤”。
《说文·心部》:“憤,懑也。从心,賁声。”(憤,充满愤怒之气。从心,賁声。)
“愤”的本义为心中郁结、憋闷。如《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引申指因不满而情绪激动,发怒,怨恨。如“人神共愤”、“愤愤不平”。
又引申指发奋。如成语“发愤忘食”,表示人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
愤
“愤”是形声字。小篆从心,賁声。隶变后楷书写作“憤”,汉字简化后写作“愤”。
《说文·心部》:“憤,懑也。从心,賁声。”(憤,充满愤怒之气。从心,賁声。)
“愤”的本义为心中郁结、憋闷。如《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引申指因不满而情绪激动,发怒,怨恨。如“人神共愤”、“愤愤不平”。
又引申指发奋。如成语“发愤忘食”,表示人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